《爱之女巫》,单看其影调色彩,总会误认为它是上世纪的复古老片,尤其是邪典片。再看基本介绍,才发现居然是16年的“伪老片”。它包含了所有邪典电影所具备的要素:“邪教”、巫术、杀人的恐怖,风格浓烈怀旧,在现在的电影里已是少见。与此同时,却又跳脱出了单纯对老电影的模仿,而是旧瓶装新酒,在原邪典风格的基础上以女性视角出发,探讨了性与爱。

一、性——取悦他们,满足我们

伊莲对于男性,是呈百依百顺的讨好心理。这与她在巫师团学习到的知识和对男性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相符的,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在她以性成功取悦并征服了两名男性后,他们彻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或许有人会将这种行为视作贬低女性自身价值的魅男行为,但拨开取悦男性的这层皮囊,其本质是女性对自己魅力的一种证明,通过“取悦”来“征服”,从而实现自我满足。这与男性在征服女性后产生的满足感是一样的,无关男权、女权,而是荷尔蒙的碰撞。女性的肉体,男性的欲望。伊莲和巫师团所信奉的,不过就是:“如果你想要爱,那你就得给予爱”,用女性的优势,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两性关系中达到平衡或上风地位。

...
男人们看脱衣舞娘的眼神

因此,“以性包裹爱”就成了《爱之女巫》的基调。对性的描摹也成了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在涉及情欲的镜头中,导演大胆采用了红色为主色调,以高饱和度的色彩来达到一种浪漫、夸张而又诡异的效果。而红色,也是描绘性欲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

在伊莲与第一个男人韦恩做爱时,她在给韦恩的酒里下了致幻药。因致幻药的作用,韦恩产生了幻觉。于幻觉中,他与伊莲达成了完美的性爱,伊莲完全征服了她所选的第一个男人。而为了体现幻觉下二人完美的性爱,导演选择用了三基色成线性旋转与镜头虚化来充斥整个性爱过程,形成一种迷离感。这一点同样也运用在了第二个男人理查德身上,它是性爱的高潮,也是人物走向死亡的前戏。

而在妻子崔茜得知丈夫理查德为了第三者而死时,曾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们一直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怎么才能男女平等呢?”并以靠性获得婚戒的自己为耻,表达男人爱自己就应撇开性去爱自己本身,这之后却改变了态度,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取悦他,甚至开始效仿伊莲的行为。这种“女权思想”的转变,在取悦、征服与满足之间企图寻找平衡,从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伊莲与巫师团所信奉的观点:如果你想要爱,那你就得给予爱。

...
崔茜对伊莲的模仿

二、爱——让它永恒,在未消逝前

伊莲和崔茜对爱的看法都是呈乌托邦式的,前者渴望童话般的爱情和白马王子一样的男人,后者则渴望去杂质化的爱和只爱自己本身的男人,这是女性在追求爱情中会陷入的两个极端。崔茜的结局我们早已知晓:她因无法满足自己的男人而被人乘虚而入夺走了丈夫,那伊莲呢?为了爱愿意无条件满足男人的伊莲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伊莲无疑是想要爱的,在被杰瑞抛弃后她甚至对爱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追求。随机挑选一个与她目光擦除火花的男人,对其施以爱情药水,用性将他们俘获,让他们疯狂的爱上她。而当爱进一步展开,他们向伊莲显示出自己的本我时,伊莲却对这种毫不伪装的脆弱嗤之以鼻。从中可以看出,她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幻影,想象的、只存在于童话中的爱情。

...
做爱后伊莲对韦恩的评价

当第三个男人格里夫警长出现时,这一场爱的闹剧也无疑意味着结束。格里夫是特别的,他从一开始对爱情就是冷酷、克制的,这也的冷酷、克制使伊莲无法简单用性来俘获他,爱情魔法在这一情况下自然也没了用武之地。当他们裹着伪装交往后,爱在他们彼此之间蔓延。公主王子的童话看似有了快乐结局,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格里夫对伊莲虽然爱,却同时有着怀疑。这份怀疑让他克制自己对伊莲的爱,也克制了将真实的自己展现给伊莲。而当格里夫不顾自己警长的身份,不顾真理去解救险些被男人们当众侮辱的伊莲身受重伤时,他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伊莲的爱。他们的爱达到了最顶峰。顶峰之后,是消亡。

伊莲意识到了这一点,塔罗牌中的宝剑三预示了格里夫会向她的前两个男人一样走向死亡。看着格里夫的脸,伊莲看见了死神。绝望之余,她将刀插进了格里夫的胸口,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男人。在浓烈的爱情消逝前,她要让它永恒。

...
伊莲看见了格里夫的死亡

最后,在格里夫的尸体旁,伊莲开始幻想自己最初的梦想: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童话,她以极端的方式,让爱成为了永恒。

电影《爱之女巫》充满了导演的个人风格,以奇幻的方式揭示了性与爱的残忍。无论是伊莲、崔茜还是影片中对爱抱有期待的男人,其结局都是充满悲剧性的。而性与爱到底如何权衡,这仍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