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看下来心情很复杂,百感交集,一艘沉船将太多个家庭间的故事联系了起来。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关于战争

正如电影中所说,战争将人们改造成了一台冷酷的机器,麻木的执行命令,同时也被命令摧残着。内心的愧疚与战争后遗症同时折磨着指令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也困扰着一千八百多个家庭。人们以刀枪相向,屠杀一群和自己从未谋面毫无过节的人,仔细想来实在是令人费解。在现代化的战争面前,人类的生命实在是渺小而又伟大。几百人能在一根蜡烛都点不着的空气里存活数个小时,然而几粒子弹却又瞬间夺走了数个生命。战争就像黑洞一样,不仅吞噬了战士的生命,也吸走了他们身边的美好。其实对于这个话题,还有太多遗憾和悲伤卡在嗓子里不知道怎么表达。在如今紧张的国际局势下,一旦战争爆发,你我或许都有可能与这一千八百多个家庭相似的问题。在最后引用海明威写过的一句话:“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每个人而鸣。”

一些感慨

最让我受触动的是在三号舱的梯子断裂后,船渐渐沉没,而无望生还的三号舱中竟然在一片呼救与哭喊声中传来了歌声。我不敢想象当时船舱内的战士们有多么绝望。如同小说中的剧情,奇迹般的歌声好像给悲凉而又冷酷的死亡添加了一抹温暖和强烈的悲壮,那是三号舱的战士们给自己的安慰也是生命的绝唱。或许这就是这个世界神奇的地方,有时明明已经早到了绝境,却又努力试图创造一丝美好与希望。

然而在死亡的反面则是生命的欢歌,有时候也会为一些人的纯朴和善良而惊叹。当方励与东极岛渔民林阿根谈起当初救援里斯本丸上的俘虏时,这位将近百岁老人平静的脸上在第一次浮现出了一个明显而又欣慰的笑容,仿佛在追忆自己年轻时的英姿。出海未归的父亲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与伤疤,在出海救援中他不仅救起了英国人,也在内心完成了自己对父亲的救赎。

ps. 电影里的几位百岁老人都在20年左右去世了,没能看到电影的最终上映,有点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