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片子是卡梅隆为了删减片段去追踪去寻找去正视自己国家反华历史的纪录片。“我一直都很敬佩那位趴在门板上的人,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抓住机会,坚持等到唯一折返的那艘救生艇。哈罗德罗威指挥的那艘,电影里rose和jack的结局灵感就源于此。杰克死了,萝丝孤零零地躺在那块木板上。”—詹姆斯卡梅隆

一、被遗忘的中国人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定义了我们对‘海难’的所有认识,一提到沉船,人们就会想起它。七百人从事故中生还,几乎每个故事都被完整的记载了下来,唯独中国人的遭遇无人知晓。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向十多亿人解开谜团,让他们知道,那艘船上有他们的同胞,那个故事中也有中国人。”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讲的是泰坦尼克号上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此之前人们所了解的只是‘富人们乘坐的大船沉没,震惊世界’,都是关于头等舱上流社会的故事。可船上多数都是三等舱乘客和移民,他们有着更迫切的梦想和期望。现在我们知道船上还有八个中国人,其中六个人幸存,泰坦尼克号也应该是中国人的故事。”

“当船上的三十三名保加利亚人和四十九名奥匈帝国人全部遇难时,八个中国乘客中却有 六个幸存,那么高的幸存率,毫无疑问,这群人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找到了逃生的出路。

“掉进海里的那三个人,他们一定觉得大限将至了,眼前一片漆黑,只听见人们的尖叫声。一些幸存者后来回忆说,他们余生都无法参加棒球比赛之类的嘈杂的公众活动。他们说人群的喧闹声会让他们想起人们的垂死尖叫。”

二、被误解的幸存者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事故出现以后,很多故事都已经被写好了。但是泰坦尼克号的整个叙事的奇特就在于,它会把这样一个事情描绘成一个种族方面的叙事。我们知道1912年是种族主义话语非常盛行的时候,这个叙事它有各方面动机。当它要将‘盎格鲁-撒克逊种族’要提高的时候,它一定要寻找到它的‘他者’,它要在‘他者’上面要建立自己的一种形象,那么当时最好成为‘他者’的,恰恰是中国人。”—社会历史学家程巍

“在所有乘客中他们是最特殊的,因为他们最不受欢迎。1912年,美国舆论普遍对在美华人的态度很不友好,他们是‘抢走美国人工作’、‘不受欢迎’的外国人。他们被称为‘黄祸’。当时美国正在实行《排华法案》,几乎禁止了所有中国人合法进入美国,这意味着即使他们不想再次坐上船 ,因为‘我刚经历了一次海难,我不想再看见大海了’,他们也别无选择 。只能再次出海,离开美国。六位幸存者搭乘救援船到达纽约后,就立刻乘坐安妮塔号离开了美国。”

三、泰坦尼克号之外的人生

“排华法案限制的是劳工,对商人和学者没有什么影响,有合法身份的商人们,可以在中美两国之间自由往来。每次他们从中国回到美国,会声称自己又生了一个儿子。他们把这个‘儿子’的身份证明卖给别人,买证的人就可以凭此合法入境了。一旦你变成‘纸生仔’,行事就要非常隐秘,你不会希望任何人知道你买了假身份。这种事真的会让人受到重创,很多人甚至从未对家人坦白。”—历史学家梅素兰

“他们六个都签了合同要去安妮塔号工作,那是大西洋水果公司旗下的运输船。带着衣领和领带带上了泰坦尼克号,他要穿上这样去水果船上工作吗?那篇文章说那个年轻女孩的未婚夫也在泰坦尼克号上,他们计划去俄亥俄州做生意,那些领带是为了那样的生活准备的。但是后来呢,他的朋友死了,而他别无选择,只能从头开始。”—研究员李蔼芬

“天使岛移民站始建于1910年,目的是更好地执行排华法案。原来这是一个拘留中心,负责处理和扣押所有从旧金山入境的移民。天使岛开设的三十年间处理过的五十万移民中,三分之二都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他们和其他移民是分开关押的,男女被关在不同的区域,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是分开关押的,在关押中国男人的拘留营里墙上的每一处 都刻满了他们写的诗。”这些诗是关于被扣押和虐待,关于希望和复仇。

“名字到底代表了什么,当一个人改了名字,他到底放弃了什么。寻找一个人就像揭开一个谜,对于身份的改变,他已习以为常,你不得不佩服他,一个人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活过这样的一生。他是困境中求生的强者。”

“在移民问题依然存在的当下,挖掘和研究与‘六人’相仿的历史事件尤为重要。思考他们 为何奋斗,为何觉得一切困难都是值得的,为何要在一个不受欢迎、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的地方谋生。即使未来渺茫,他们依然隐忍前行。从泰坦尼克号上生还绝不是他们人生中经历的最大磨难。人类史上最著名的船难,也只是他们旅途中的小坎坷而已。他们从未放弃过,1912年4月14日的那个夜晚,他们没有放弃。那之后艰难曲折的人生里,他们仍然不曾放弃。这其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铭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