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写完打算对《山河令》封笔了。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必须走出来)
昨天看了一篇批评《山河令》的文章,用十几个他认为剧中的明显的bug来论证编剧水平太差,用了太烂的梗,改了太刚的原著内核,用其他书里的边角料拼凑加无逻辑忽悠一群智商堪忧的观众。
客观地说,这个作者是用了心来写这篇文章的,能感受得到他对P大原著的喜爱,对原著中的温客行和周子舒这两个很强、很刚、出世入世皆随本心来去自如的人物的喜爱。而剧中硬加上的师兄弟竹马桥段以及悲悲切切的温客行和化身圣母的周子舒让他觉得人物原型被魔改甚至被糟蹋。
然鹅,为啥我刷了十几遍后仍然觉得这两个人物形象那么值得人爱,那么打动人的心,那么鲜活、丰满,那么美得不近人情,又真得让人爱不释手过目不忘呢?
首先说说我本人人设,苦逼硬刚职场女一枚,和众多糙老爷们一样在现代江湖中板命挣钱养家糊口。职场上不说杀伐决断,但绝不拖泥带水,行业竞争中早就淡化了性别差异,因此绝不属于喜欢哭哭啼啼琼瑶版悲情戏的居委会大妈。
但为何我会如此喜欢被改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温周?
为了公正评价,我专门找来了原著,以做学问的态度好好研习一番,细细琢磨了二人的本来面目。
说实话,相比于剧版,我觉得书中二人形象稍显单薄,平面,缺少感染力,且离我等情感距离太大。虽然书中二人也有真情,但却过于在意于上下之争,欲念太过直白袒露。在我看来,缺少些点到为止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先说书中温客行的人设。
在出场之初,温客行就是一个没事就去窑子里嫖男花魁、喜欢香喷喷软绵绵男色的流氓男。在遇到周子舒之前,男人就分为他看得上眼可以上床的和看不上眼随手可以杀掉的。遇到了周子舒,一开始就是被他的骨相所吸引,认为他必定易了容,纯粹是出于好色对周发生了兴趣;此后在不明周的身份时担心他坏了他世人皆可杀的计划,因此不得不对他步步紧跟,多番打量试探;最后,才因为发现这家伙不爱财不贪心但却一番侠义开始觉得越来越对自己的胃口,从而喜欢上了他,视他为投缘看对眼的朋友。从温客行的个人做派来说,认识周子舒没多久,温客行便开始骚话连篇。书里的骚话比比皆是且直白大胆,不仅仅有“定是美人”这样的彩虹屁,还有“你亲我一下我就告诉你”甚至是“阿絮,让我也亲亲抱抱过过瘾……说不定见了你本来面貌,天雷勾地火,跟你睡上一宿,也就不惦记了”之类的色欲之词。
当然,从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来说,喜欢男色本身并不是不合理(我向来尊重同志),但一味以喜欢男色做噱头看多了就没啥意思。
再说书中温客行的情感冲突。
温童年因遭受巨大变故带来的创伤,他有着游戏人世甚至杀戮人间的心态并非不能理解。书中的温客行最擅长的就是用若无其事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和童年阴影,包括他胡编乱造荒唐不堪的诸多故事,无非都是在代入自己。但这本书读下来,人物虽然是够特别的,但情感冲突不强,一切顺理成章波澜不惊。当周子舒看到他亮出的秋明十八式问温如玉是他什么人时,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回答“家父”,这种万念藏于心不漏半点痕迹的本事固然是一种强大,但恰恰又因为这份强大,和读者少了一些共鸣。看完了小说脑海里就是一个费劲心思报仇和费尽心思想办了周子舒的又飒又欲的疯子和色鬼形象。
而书中的周子舒呢?作为天窗首领,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书中没有讲述他认识温客行之前的情感经历但他绝非是不知风月的童男子。只不过他并不是天生喜欢男色,一开始还吃惊于温客行恬不知耻理直气壮的男同癖好。他和温客行在一起属于强攻型,彼此都可以撩和反撩,两人的上下之争从开头一直持续到末尾,最后也是周子舒看温客行说到死去的爹娘,觉得“怪可怜的,让他一次就让他一次吧”才第一次毫无防备地把自己交给了温客行遂了老温梦寐以求的心愿,从而定了二人的攻受身份。
原著中二人互诉衷肠的时候少,调情和插科打诨的时候多。因为作者塑造的是强强人设,所以二人没有示弱的必要,也没有示弱的机会。
而相比于原著,我为何更喜欢剧版?究其原因,是剧版中编剧给了二人示弱的设置,如果说这是改动了原著的内核,我认为这是符合观剧的成功的改动。
示弱,让人更心痛也更心动,因为对角色的怜爱之情,从而产生强大的共鸣,恨不能化身到角色中去安慰拥抱这两个孤苦的天涯沦落人。
概括说来,剧中的温客行对周子舒经历了三次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虐人过程,这个残忍得几乎把老温碾压得几乎体无完肤的剧情铺设,是十四集以后老温从疯批美人攻变成了我见犹怜的甄家弟弟的逻辑支持,是让我等山人催泪揪心的合理情感共鸣的基础。
温客行幼年本身是圣手温如玉夫妇这种体面人家的娇儿,在其父母得到了秦怀章护佑的同时,他也得到了少年周子舒的呵护,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得到周子舒,那时的周子舒亲热地叫他“弟弟”。这个竹马桥段是他此后第二次再见周子舒就穷追不舍的情感基础,我认为非常合理。
由于阴差阳错他和家人不幸失去了这对师徒的护佑,很快温客行又因赵敬的卑劣无耻失去了父母。这次他失去了和周子舒一起成长的大好岁月。如果不是他一直以坚强的意志在对抗孟婆汤,他几乎就真正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正所谓“一朝飘泊红颜老”,这一失去竟就是二十年。如果不是后来的江湖再见,他和周子舒就真是“花落人亡两不知”了。因为有这段命运弄人的故人离散,增加了温客行的悲剧色彩,也才有了此后面对叶白衣高举龙背清除温客行时周子舒舍命相护的合理性——原来是甄家弟弟,他的罪孽当然有我一半。
幸好,二人是三生石上旧精魂。二十年后,太湖边上,机缘巧合,他再次遇到了周子舒。虽然故人相见并不认识,但他凭着流云九宫步敏锐地抓住了人生的这道光。他对周子舒死缠烂打穷追不舍,不是书中描写的仅是色欲使然,整日里想着亲亲抱抱一香芳泽,而是这武功、白衣剑和周而不比的姓氏组成了一个确凿的证据链,指向一个让他惊喜若狂的结果,那就是四季山庄周子舒。所以才有了前六集那么多疯批美人攻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场面(我在此前剧评中有详细分析)。从再次遇到周子舒到得到周子舒,整整花了十四集的时间,这是温客行没有被命运完全放弃的第二次得到。
插播一句,那位吐槽仁兄说剧版黑化周子舒智商,温客行早早猜出了他的身份,而他却像个睁眼瞎不识故人,实际上是没有看明白二者当时不同心态。一个是世界与我无关要出世,除了解忧杜康,其他都懒得多想;一个是精心策划要入世,认为举世皆负我,世人皆可杀,每一步不得不运筹帷幄,小心谨慎。所以温客行从一开始就在打探周子舒,而周子舒根本无心揽任何一个麻烦。不是周子舒智商不在线,而是混吃等死的周子舒懒得动脑筋。
拉回来继续分析温客行。很快就到了“彩云易散琉璃碎,大多好物不坚牢”的伤心时刻,温客行因为第二次即将失去周子舒仓皇无助。叶白衣那张永无遮拦的乌鸦嘴道出了周子舒命不久矣的真相,而此时的温客行和周子舒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起出过生入过死的生死之交,还是一起喝过酒晒过太阳,在太阳下互相喊着对方名字觉得活着真的挺好的知己。这时候温客行猛然听到阿絮只有二三年一晃就没的光景,如何不抓狂?所以才会可怜巴巴地在叶白衣面前自损自己是个“有眼无珠的蠢货”,在醉酒后说那句弱智到爆的“你能不能不死?”要说凄凄惨惨切切,莫过于此。他伸出手想去摸周子舒打了钉子的胸膛,手在半空中像是一片枯叶无着无落。可是周子舒因为强大而狠心得很,他不给温客行任何一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机会,他转过身去骂道“见不得你这幅哼哼唧唧的模样”。实际上他心里比温客行还要难受,从当初就没想过要活到希望能和温客行诗酒江湖终此一生,周子舒同样是在得而复失的不合时宜中哀叹命运弄人。
最让人心仓皇痛苦的不是失去的结果陡然来临,而是你知道失去终将来临且一天天正在来临。最深的痛不是一刀将你砍死,而是来来回回地将你一道道慢慢切割。
再然后,就是大巫对周子舒可能起死回生的救治,这让温客行再次高兴起来,他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龙渊阁听到龙雀提及他的身世悲怆不已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寻找救周子舒的方法。燃起的这份希望,是他第三次以为可以得到。所以他在房门口焦虑守望,只祈愿苍天有眼可以还回他的阿絮。
紧跟着就是在鬼谷一番混战后精力衰竭而昏迷的温客行被叶白衣弄醒后发现周子舒已策马远去,他面临第三次失去周子舒,并且这一次可能是永远的失去,所以他对叶白衣愿不愿意以命换命的问题回答“求之不得”。他奔赴武库,打开阴阳册,最终用习得的六合心法和心爱的人无休无止地活下去。虐了山人们三十多集,总算是功德圆满了。小编可能再也不忍心让温客行再变回孤魂野鬼,虽说天涯路远终有相逢之时,还是不如活在当下二人哪怕天天掐架的日子舒心啊。
这部分是被原著粉吐槽最厉害的,这里我不想去争辩剧情是不是狗血和弱智,已经有很多剧粉大咖分析过一天的时间是否具备像某些原著粉说的可以运筹帷幄一切都在掌握中。前面的剧情中已经对关于设局的不容易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只是想从情感冲突和发展来说,我认为是合理的。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得到是多么狂喜,失去就有多痛苦。改编后的温客行被人生不断的得失折磨得患得患失羸弱胆怯,你怎么可能还去要求他内心强大到“得即高歌失即休”?而且这个得失关乎周子舒这样的故人,亲人,爱人?做不到的。
所以说,编剧是想塑造一个强大的温客行吗?
显然不是。十四集开始后的大多数剧情,都显示了他弱的一面,包括龙渊阁那场戏中他颤抖的身体,他的流泪,面对叶白衣的清算时他面对周子舒的羞愧无助。无论是他的身世,他的自卑,他患得患失的心,他想去改变但无力改变的现实,都在描述他的弱。
啰啰嗦嗦讲完了温客行,再说周子舒。
周子舒是强大的吗?吐槽仁兄特别介怀周子舒被改编成了帮助晋王谋取皇位的爪牙走狗,因为原著他是辅佐皇上开疆辟壤功成名就的功成之士,认为编剧把格局改低了。这就有点笑话了,格局的高低在于周子舒为谁卖命的人不同而有高下之分吗?皇位本来就是成王败寇的生意,不存在格局问题。格局是在于人物的内心取向。剧中的周子舒不是功成名就的胜利者,而是一个倥偬一生一事无成的失败者。但通过编剧抽丝剥茧的细腻手法,慢慢呈现出一个虽然失败但内心却一直是向善、善解人意、承认自己曾经是懦弱的逃兵但最后越来越包容懂得呵护体恤老温的真实的周子舒。让观众越看越舒服,越看越觉得角色的美。这种美的感觉如同宣纸上的墨晕一般在观众心中温柔地散开,再加上张哲瀚的形象确实和角色高度匹配,美得让人心动,就不得不感概难怪老温那么喜欢他,那么爱他,那么宠他了。这样的感情发展是自然而然层层递进的,是可信的,比书里来不来就直白求亲亲更令然容易接受,如果不是因为要通过剧审,哪怕二人有亲吻的镜头我想观众也是接受的。
所以,小编也在有意识地塑造周子舒的弱,包括他雨夜那场戏中对自己的全盘否定以及二人回到四季山庄的第一夜的痛哭,当然还有被叶白衣放过绝地逢生后对温客行说“你确实够对不住我的”以及拔了钉子后却被不明真相的温客行拦腰抱住时流的泪。但正因为曾经的弱才越发凸显了后来他的温柔而强大以及强大是多么不容易。
为什么编剧一改原著的强大人设而强化了这种弱,为何明明塑造了弱的形象但你我却偏偏喜欢还共情?
答案无外乎人性。
温客行虽然有着鬼主的外在形象,周子舒虽然有着天窗首领和庄主的社会标识,但在二人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显示弱的一面,是认同自己的弱,是对爱人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体恤和宽厚。如果说这是不完美,那这种不完美和你我是不是有些相似?和我们无力的时候,纵然在外面绷着但可能在某个深夜里自叹自己弱如游丝的时候有那么些同病相怜?因为弱才是一个人真实的状态,我们允许自己在深夜寂寞无声时扯下白天强大的伪装,对自己怜惜地叹口气,安慰自己可以示弱,可以不一直那么紧绷,可以哭。所以我们看到二人的柔不仅不觉得不屑,反而产生强大共鸣,那就是我知道你,我懂你。这个时候我们希望有一个爱你、洞穿你,心疼你的人陪着,给你一个拥抱,就像剧中的周子舒给温客行撩去肩头的头发,任他紧紧抱住自己可以得到一丝温暖和安慰一样。因此剧中二人在向对方示弱后的相互救赎就显得弥足珍贵。没有人高高在上,都是一样曾经是命运的弃子。由于我们彼此珍惜和相爱,我们成为了彼此眼中的宠儿。
这不就是大多数人活着的意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