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是生命的赞歌。
有些电影,是民族的脊梁。

前天晚上,看了部热热闹闹的美国科幻片《失控玩家》,讲游戏中NPC的觉醒——做你想做的事,做自由的人。这主题这故事背景,真的很美国。

昨天晚上,去影院看了部排片量极低的《隐入尘烟》,讲村里的老实人和残疾女人的离合悲欢——这就是命,我接受,我挣扎向前。这主题这故事背景,真的很中国。

...

对观众来说,大团圆的结局往往显得庸俗,悲剧或者悬念式的结局往往更让人回味无穷。但在看《隐入尘烟》时,我相信大部分观众,都像我一样,衷心期望他们有个幸福的结局。

可现实总是不能如人意。

这部电影,好在真实,好在克制,好在浪漫。

虽然同是甘肃人,但作为一个陇东人,还真得靠字幕才能懂得他们的台词。方言的真实,是制作方的一份倔强,也是电影真实感的一大来源——真就那么土。

农村题材的电影,最怕爱美二字。无论是形象,还是场景,一旦爱美,就要失真。海清给观众的一般印象,是城市里性格急脾气暴的强势老婆、暴躁老妈。但这一次,她演西北农村里,一个自小受虐待,残疾又自卑的妇女,居然演得那么真实,实在难得。

冻得通红起了痂的脸,哆哆嗦嗦无处安放的手,一瘸一拐总像是要栽倒的左腿这些形象都不必说了。倒是有一处细节,让我立刻相信了他们的穷苦——是他们被迫搬家的那一晚,马有铁贴着大红喜字,贵英正吃饭,碟子里就剩下一两根土豆丝,也没油水。贵英夹了一下夹不起来,就端起碟子,往碗里抖了抖,放下碟子,又用筷子夹起了贴在碟子边上的最后一根土豆丝,放进碗里,晃了两下碗,吃掉了最后一点食物。

...

说起来有那么多动作,可是这些动作那么连贯,那么不起眼,导演也没有刻意去拍个特写,就如同农村的日常一样。可这个细节,确实让我立刻相信了这个故事。这种真实,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不会想到。

马有铁和贵英的人生,实在承受了太多苦难。马有铁就因为老实,被亲生兄弟当长工一样,使唤了大半辈子,却连个危房都没落着;被住着二层楼开着宝马戴着大金链子的欠债人道德绑架,一次一次抽“熊猫血”救人,不仅没有丝毫报答,反而对马有铁的老实轻蔑一笑;就连国家的利民政策,对马有铁来说,也成了被人赶出家门的坏消息……

贵英同样苦难,被亲生兄嫂虐待,从小住牛棚。因为两个馒头,就能打到半个月动弹不得。无尽的毒打与凌辱,让她瘸腿、手抖、尿失禁、无法生育,也让她自卑沉默,任人摆布。

...

这无尽的苦难,随便拿出来一两个,都足够他们哭个昏天黑地,再加点背景音乐,必然能催人泪下。可是整部片子,却没有一处痛哭流涕,没有一处有煽情的音乐。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不公、世人的欺凌,他们不哭、不闹、不抢,不怨,在狂风暴雨中,裹着两片塑料布,互相依偎,挣扎着过好自己的日子。

这份克制,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说,是他们悲惨人生的缘由,却也是他们能够活下去的缘由。从观影者的角度来说,不煽情,不代表不动情。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没有泪眼朦胧,没有开怀大笑,但我却真得代入了他们的人生,真希望他们能够幸福。

他们确实幸福过。

...

这部电影,朴实又厚重,但却不影响它的浪漫。他们的爱情,像是开在戈壁滩上的无名小花,又像是他们用几颗麦粒在手上压出的那朵花的印记。他们无法给予对方幸福的生活,甚至连温饱都无法保障。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幸福的追求,那杯换了又换的热水、那件买不起只能放弃的大衣、那大红喜字、那意外之喜的烤鱼……这些可怜可笑的回忆,丝毫不比别人的爱情差,甚至更浪漫。

...

但这部电影的浪漫也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更浪漫在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上。这样两个命运悲惨的人,从这个世界感受到的,只有欺凌,只有冷漠,但他们的内心居然温柔得如同春水一样。

那头驴,他们舍不得骑上去。看驴吃了玉米苗,也只是换个地方栓,然后像对孩子一样说,现在吃了玉米苗,秋天就少吃一根苞谷。

那个燕巢,他们每次被人赶出危房,看着推土机毁掉自己的“家”,都不忘带上燕巢,让燕子有家可归。

就连打一桶水,舀起来一看,里面有几只蝌蚪,他们也温柔地将它们掬出来,放入池塘。

这样的温柔,不是这个世界教给他们的。世界只给了他们欺辱,但他们报之以最温柔的歌。

...

电影里,马有铁一锨一锨地和泥,打土坯,一方一方的土坯围成一圈,他站在中间,不紧不慢地劳作着,简直像在建造金字塔一样伟大。那时的他,对于未来的日子一定充满了期待。

可是最终,那座包含着两人全部向往的小房子,还是轰然倒塌。两颗最温柔,最伟大的心,也隐入了尘烟。

但他们依旧温柔,依旧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