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想起袁枚在《祭妹文》里写“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觉得房思琪或许是美丽外加小有才华才会更受伤害,现在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

首先,文学只能是文学,

文学里小姑娘说爱,你我都明白那是种经常被人提及的疾病,ptsd。

再次,美丽并不是受伤的理由,

穿什么样的衣服、做什么样的行为同样也都不是。

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受害者的弱势地位,以及,社会对此类事件的态度。

我们今天谈论此类事情,都会被扭曲被隐藏,

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每一天都在被遗忘。

大部分情况下社会都会将耻辱的那面推到受害者身上,

更何况将近五十年前。

《Abducted in Plain Sight》的故事就发生在将近50年前,

主要内容就是熟人罪犯用尽心机诱拐小女孩Jan两次。

匆匆看完,回来搜了一下看到评价感到更难受了。

大部分评论都在指责父母,

Jan的父母确实犯过错,比如说两个人都跟罪犯出过轨,

因此间接造成了第二次诱拐事件。

...
...

还有人觉得离谱,Jan居然原谅了父母,

而且这样的事情居然能够堂而皇之地拿出来拍纪录片。

恭喜这些人,思维跟罪犯一模一样呢!

罪犯就是知道怎么操控身为小女孩的Jan、

就是知道Jan父母的错误会让他们做出更错误的选择才故意诱导、

他就是知道大部分人面对此类事情会遮遮掩掩吞下血液和牙齿。

李国华用同样的手法去操控年幼的房思琪、欺瞒周围的成年人,

房思琪没有走出来,她的父母在书中被寥寥数笔带过。

但Jan走出来了,

她自述说:“I was completely loved. And I think that was crucial for all of us surviving.”

她觉得她的家人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以十几年后,

罪犯在法庭上恬不知耻地问Jan,

“这个故事能让你卖出不少书吧?你要把这件事拍成电影吧?”

...

而几十年后,长大成人的Jan坚定地回答,

“我的目标是让人远离你这种人。”

...

试想一下,如果Jan的父母真的只为了自己,

当初大可以尽可能瞒下这一切甚至反过来指责受害者(就像华灯初上里苏的母亲一样)。

此类对Jan父母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是“指责受害者”的扭曲进化版,

都偏离了应该指责的重点。

有一次我和医生就某件实事争吵,

他说:“那你告诉我,要怎么办呢?“

我给不出答案。

是的,我们都很渺小,无法撼动全貌,

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某件事发生扩张然后熄灭。

但个人依旧可以做到,

有时候只是社交软件上按几下转发,

有时候是在一群人欢声笑语里大声喊“这一点都不好笑”,

更多的时候是面对此类事件心里的评判。

每个人的家庭、境遇、人际关系都十分复杂,

永远不要去指责受害者,

犯了错依旧可以弥补,被伤害照样能够坚强,

因为你我都知道 该被指责的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