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在爱奇艺上看完了这部电影,标准收藏发行,72分钟的有声版本,有4分钟的内容残缺/删节了,但是总体不影响观看。华丽且动人的音乐一直是卓别林电影的特色,只是旁白的存在多少有些多余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物默片肢体语言的魅力,表现力差了些,淘金的片段(前)因此变得些许生硬和无聊。为什么要加旁白呢?是因为原版难以理解吗?似乎这是一首重录而有所失真的歌曲,总想看95分钟的版本,可惜翻遍全网一无所获。

卓别林幼年的不幸经历意味着他总是有着悲情特殊的禀赋,哪怕他片刻停下滑稽的步伐,夸张有趣的动作,凄冷的神情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他脸上。旁白戏称他为“小不点”,这对他的形象做出了高度的总结,既是可爱顽皮也是哀伤的,《淘金记》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关于表演的电影,而卓别林的个人魅力正是这部电影自信的资本。

影片的重心放在了The Lone Prospector和Georgia 的半开放式爱情故事上,两人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前者总是矜持着,小心翼翼的,幼稚的,懵懂的,后者对自己的心意说不清道不明,纠结于究竟应该以何种眼光看待彼此,这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脆弱、模糊、百转千回。

Happy Ending,我觉得有些突然了,显然影片没有明确交代为什么“小不点”挖到金子以后就人间蒸发了,这让两人的相认不大自然。这里的亮点是卓别林身份完美的转换,设定为百万富翁的他比任何人看上去都要像一个正牌的“万恶资本家”,可是一个跟头-又变成了那个淘金小伙!那个时代女演员的扮相千篇一律地出奇,所以不可避免的,她淹没在了自己伙伴的人山人海里,没有属于自己的气质,她人物形象的丰满是导演的功劳。

一如既往,电影是雅俗共赏的,在那时它的幽默和真挚的情感可以毫不费力地感染坐在油腻地板上抽着廉价烟的工人,人们热爱他的电影,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同时他没有忘记表达自己的艺术功底,由此诞生了两个经典的片段:

当“小不点”走进酒馆时,卓别林使用了精妙的镜头语言,他两次营造爱意的错觉,毫无瑕疵地将女孩的视线用曲线的方式从直视他自己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一个快速且成功的幻象,观众的感受拿“目眩神迷”来形容都不为过,这便是情感的张力。并且在此之前他还做了精彩的陈设,“小不点”走进酒馆,他在观望着跳舞的人群,我们不知道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却可以看到他的手指随着音乐跳舞,孤独和热情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了,充分地积累了情绪。

...
镜头#1
...
镜头#2
...
镜头#3
...
镜头#4
...
背影

另外一个是载入史册的滑稽场景,查理和吉姆在暴风雪的夜晚安然入睡,没成想一觉起来沦落到了悬崖边上,木屋的一半漂浮在深渊上空,接下来的逃跑使两人得以在一个极具几何美感的空间里表达导演对动态的理解,像这样:

...
...

《淘金记》与之前的《寻子遇仙记》和《巴黎一妇人》没有采用之前人文关怀的主题,这可能让他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他仍然在讲小人物的故事,只是更为温和,正如普莱斯顿斯特齐斯在其喜剧杰作《苏利文的旅行》中所说的那样,人们真正需要的是能让人开怀大笑的电影,那样的场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