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于2009年拍摄完成并公映,讲述两名神经学系学生联手开展心灵感应实验,试图将近期持刀杀害同学的凶手具象化呈现并因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电影仅在四个城市上映过。放映期结束后,发行方给每家影院逐一通话,要求他们烧掉胶片拷贝——因为这样做比寄回更划算。

尽管电影看起来几乎就是由廉价的布景和几个会动的角色拼凑的幻灯片——导演Mark Region在采访中宣称,该片预算为5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电影当中的电脑动画制作。

同我此前介绍过的电影《我的狗狗王子》一样,这部电影最初同样由YouTube著名影评人Ralphthemoviemaker炒作,他将这部电影封为“史上最烂的电影”,由此将这部电影带火。

Mark Region习惯多镜头拍摄和主镜头加特写,但用35mm胶片这么拍成本太高又耗时,所以这部电影采用了非常规方式。为高效利用时间和胶片,Mark Region经常不拍整场戏,而是跳拍不同场景的独立台词——全部用特写镜头无序拍摄,试图通过后期剪辑拼接成完整场景。他似乎对整部电影成竹在胸,每个场景该用哪些镜头、角度、主镜和特写都精准预设,因此,他只需拍摄必要素材,无需为多余镜头耗费时间和预算。

虽然这部电影堪称毫无拍摄经验和拍摄资金的学生作业反面教材大全——灾难级的布光投射出满屏深影,背光照明概念完全不存在;糟糕的音频处理让台词在模糊的回声中难以辨识;道具组用白纸板拼凑核磁共振机、电脑和半成品卧室办公室;挂着水晶灯的实景卧室充当诊所;工业地下室半露着排水管与污渍砖墙,办公家具仅有两张折叠椅;演员僵硬的表演像是会说话的雕像;剪辑更是灾难,每次切镜都让人恍如跳进新场景,五秒一跳的时空错乱感令人眩晕——Mark Region声称的500万美元成本还是所言不虚,他在2009至2014年间注册了5000多个imdb账号,给电影疯狂刷分,让电影的imdb评分一度高达8.0。

听起来也很像《我的狗狗王子》的经历,然而乐子人自发的反串和主办方的人机刷分行为终究不同,被Ralphthemoviemaker引流而来的人在目睹电影的真实样貌后开始给电影留下更多低分差评,最终这部电影截至目前为止在接近9000人标记的基础上imdb评分已经低至1.6,成为imdb评分最低的电影之一。

...

然而与大部分so bad its good影片不同的是,导演Mark Region的创作意图真正的如同迷雾般不可解。尽管上文提到了电影多如牛毛的问题,几乎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由贯彻了每一个环节的错误构成,但这些错误反而全部都自洽的融汇在一起,让电影成为了另一个角度上的环环相扣的奇片。它的种种“错误”似乎又是成立的,就像一些电波系作品一般——要么与你产生共鸣,要么完全不对路。

...
正在进行心灵感应实验的两位主角

影片所呈现的每处细节似乎都像是刻意为之的选择——从美术设计、单调的对白、褪色的影调、颇有些Jon Rafman味道的如同后现代video art般的3D动画、极简的场景设置到诡异的颤音声效。所有元素都在一个角度被批判的一文不值的同时又在另一个角度上鲜明地彰显着创作意图,共同构建出一个令人恐惧的噩梦式另类现实。这种既像是简陋的幻灯片又如同大师手笔般的极简影像所展现的世界精准映射着居民的精神状态——没有一张纸片、一个纸箱或随意摆放的椅子是偶然存在的,万物都被安置成完美无缺的混乱。如果仔细留意的话,甚至连演员表演都并非拙劣,那正是角色应有的状态。当审视电影的每个细节时,会发现任何改动都将破坏这场极致独特体验的完整性。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外星人在没有看过任何大卫林奇电影甚至是没有看过任何电影的基础上单靠道听途说的种种大卫林奇的主要风格加上自己的想象后所诞生的产物一样。

...
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动画片段

网上关于Mark Region的资料很少,除了可以得知他是马萨诸塞州蒂克斯伯里的一位房地产业务经理之外,便再无任何与他有关的具体信息。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Mark Region仅仅拍过一部名为《Medium Waves》短片,在本片之后也再无任何产出。电影出名后,他的名字瞬间在互联网上名声大噪,评论者们纷纷开始或嘲讽或试图解释着他那独特的影像风格。

尽管后来参加了几次采访,关于Mark Region是否真实存在的猜测还是甚嚣尘上——他究竟真是一个古怪的圈外人,还是某个恶作剧虚构出来的身份?这一切都像电影本身和他粗暴的如同行为艺术般的营销行为一样构成了一片迷雾,让人们难以在其中发掘到真相,也让Mark Region坐实了“史上最奇怪的电影创作者之一”的名号。

...
Mark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