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包场」观影系列——《脐带》

导演:乔思雪

01. 观影后感????

在电影院里看的。因为排片非常少,有排片的影院也都坐落於偏远的郊区,再加上是工作日,所以我看的这场全程只有我一个人。

画面与音乐都非常震撼。电影选用了很多大远景、拉镜头,扩大了草原在银幕上的空间感。而电影里以女性为主、敬畏自然的鄂温克民族、壮丽辽阔的草原和(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蒙语,都成功地把我代入进了那种粗獷纯真的原始自然里。

(P.S. 导演本人便是出生成长在草原的鄂温克族人)

02. 以下是「涉及剧情透露」的影评????

Spoiler alert ????

弟弟「阿鲁斯」因为不满哥哥对老年痴呆母亲的照顾,因而把母亲带回了以前他们在草原居住的地方。又因为母亲生病经常到处乱跑,所以选择用绳子把母亲捆住,以防她受伤走丟。

这是片名的来源,绳子象徵著「脐带」,连接著母亲与孩子,同时也是“孩子”和“母亲”之间纠葛关係的外化。

绳子的一头栓著一个女性的母亲身份,另一头拴著男主身为孩子的安全感。当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在强化女性作为「母亲」的身份角色时,好像一个女性一旦成为了母亲,她便从那刻开始,一辈子都得是一个「母亲」了。所以阿鲁斯一开始无法理解已患老年痴呆的母亲想要回家的行为。他无法想像这个他视作「母亲」的女人要离开他,要回她「自己的家」。孩子遗忘了「母亲」在成为自己的母亲之前,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有独属於自己的童年与青春记忆。

而电影里那棵半生半死树,似乎也象徵著母亲的状態变化。枯死的部分象徵著「母亲」的身份,照应著现实里妈妈的逐渐老去;茂盛的部分象徵著「女儿」的身份。母亲作为「女儿」的记忆逐渐鲜活,而在现实里,母亲的行为因为生病变得像小孩子一样,某种程度上的「返老还童」。

(其实仔细看电影里还有很多象徵著电影標题「脐带」的景观,例如河流、大路…)

而当阿鲁斯带著母亲不按照「路」开车时,我想他便已经逐渐坦然地接受母亲的离去了。从一开始只要母亲安全不受伤,到最后放开母亲让她去寻找她自己的家,“孩子”也独自完成了剪断「脐带」(与母亲的连结)的过程。

(&. 个人最喜欢的镜头是母亲的幻觉部分和最后母亲的离去。两处镜头移动非常惊艷。从开始的方块窗户到最后的蓝色塑料洞,有一种时空穿越感。透过蓝色的塑料窗,母亲看到了一个跳舞的女人和爸爸妈妈(跳舞的女人应该是萨满)。母亲的爸爸妈妈站在那里,好像一直在等待「母亲」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