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某代在我理解是家里在油田系统工作的第几代人,在这个语境下我其实算是油断代——因为我已经不在中石化的胜利系统工作。 这个词某种程度上是计划经济和大建设、大国企时代的遗产 油田子弟这个词代表着一种光荣:他们为父辈祖辈为石油事业做出的贡献而骄傲。油田子弟也代表着优质的生活条件:一个的职工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四口,如果夫妻二人是双职工可以说这个家庭是一个上等小康家庭;单位在过年过节提供各种米面粮油水果副食和那个年代很稀罕的物资,文体活动等精神建设也都拉不下;更会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修建居民区(小区里都是油田系统的职工)以油田职工的收入水平可以很轻松地购买一套单位盖的房子,冬天油田小区地暖气烧得像春天一样暖和,还有单位办的医院(一般医疗水平都比较高),子女上的比地方学校教育水平更高地油田学校,职工退休后的退休金也非常可观。我可以说有时油地关系的矛盾大都是后者造成的。我外公最早也是鲁中地区农村招收的工人,六十年代带着家眷随着单位来到了东营,一直在油田的建设单位工作到退休,只可惜去世得比较早,外婆则是像很多当时的女性样是家属(当时的爷爷奶奶辈如果像剧中一样的双职工家庭少之又少,用今天的话真的可以说是人上人);爷爷则也是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东营地区的一个非油田单位,八十年代也被借调到油田单位工作过几年,但因为我奶奶比较拖后腿最后人事关系没有调动到油田,后来我爷爷单位改改也改没了,如果当时调到油田我家的家庭条件要比现在好太多。我父亲则是上的油田的技校,最后毕业分到了油田,母亲和舅舅舅妈也是以差不多的方式进入了油田系统工作。

...
这是当时二级单位稠油厂(现在叫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居民点电影院在当时这是标配,因为建厂较早污染比较严重加上离市区就十几公里这个居民点就算废置了,现在围绕着石化总厂已经形成了油田企业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大型化工工业园区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真实的割裂感。在我看来一部合格的电视剧最起码你要把故事讲清楚:剧情连贯,演员演技不说是影帝级别但起码你得能看,摄影剪辑,服化道什么的倒在其次了。本片的剧本在我看来是勉勉强强刚刚及格,标准的青春剧,如果生活场景真实,服化道考究我倒是愿意给三星,如果演员演技很棒,群戏精彩我会忽略剧情为了情怀宁可打四星或五星,但很遗憾惜此片根本没有做到。演员根本就是偶像剧演员,年轻演员是靓丽的,但是演技是尴尬的;服装不像是二十多年前的放到现在都可以说是时尚;居住环境到现在都不算差。我上了九年油田系统的学校但是没有一家的校服像剧中一样,摄影和剪辑更像是MTV的手法加暖色滤镜。如果上述的几点没有做到,那么情怀和主题会成为电视剧的卖点或者是加分项,但是我并不认为该片做到了。片中的剧情与人物关系设置我更愿意看作是带着美好青春滤镜的童话故事,而且是很蹩脚的童话。

...
这是我初中毕业时的场景,我们2015年穿的时这个样式的校服

《漫长的季节》非常令我动容,它贵在一个真实,贵在贴近生活,再加上演员演技都在线甚至是超常发挥,剧本合理考究,所以它堪称神剧。中最令我动容的是马队头几次来桦钢查案,警车轮胎被一个桦三代给偷了,王响去台球厅找他说他游手好闲他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厂里效益不行,不招工了,他没有事情干,也只能游手好闲。《迎风的青春》说的是:坚守祖国的石油事业还是去大城市追求自己的梦想、“高中毕业仍然可以当采油工”我几乎是气得破口大笑,看到这些情节我觉得编剧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就像剧中所说的一样,油田单位(现在的中石化单位)是铁饭碗,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份收入客观且稳定的工作。但我们九零后油三代面临的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化推进,大国企时代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而你看到油三代油四代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随着技术的越发成熟和输油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中石化不再需要那么多石油工人。近几年胜利油田的校招正式工人数大概在五六百人左右,而分到二十几个二级单位后平均也就二十几个人,这同剧中那个年代的招工人数是天差地别的:我们这一代油田子女长大后会发现我们成为父母那样的油田职工不再容易,而我们进入社会体会了工作的不易后则会更加怀念曾经的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有很多中考被分流,高考考不上本科大学,大学学的也不是太容易就业的专业的同龄人比比皆是,他们选择不回东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东营这座工业城市没有他们的就业就会。石油工业部改革以后胜利油田分到了中石化系统,而最后一批高中学历就可以当正式工的政策几乎是卡在1997年前后,从那以后专科或者高中学历成为正式工变成了一件比较难得事情;等到零几年如果你是个本科学历,不限专业也可以当正式工;一零年代之后则开始限制专业学历等等。等到了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成为中石化胜利系统的正式工几乎变得跟考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公务员一个难度,甚至更难。我不愿意叫自己油三代或者叫自己油断代的原因是我已经不在中石化工作,而且这种现象我本科学习成绩还不错,六级五百多分,能考的证书都有:初级会计,证券从业,期货从业,就连税务师都过了两门。只可惜我本专业学的是社会工作,即使有另外一个会计学的学位投简历时依然被中石化拒之门外,然后赶上疫情无法出国读研,会计专硕管理类金融类的研究生考试卷得无比,国内研究生我不出意外地落榜。因为我爹妈单位不像剧里的三家一样好,2023年我必须在留学跟婚房间做出选择,毫无疑问我选了后者,然后我去了东营本地一家大型地炼干了财务,领导还不错,一年半领导给涨了两次工资,现在每月税后收入跟我爹差不多,但是各项福利如社保基数公积金等等差的中石化胜利系统不是一点半点。请编剧带点脑子,不要想当然:过去你想为祖国献石油,OK没问题,五湖四海都欢迎;现在呢则是对不起,你专业不对口,不好意思,你不是研究生。。。。即使是放在程苗苗这个高中毕业的年份高中毕业就成为油田正式工人的机会也是错过了,按剧里推算我舅妈跟程苗苗一般大,但我舅妈是当了十几年子女工之后因为工作认真并且考过了高级技师才给转成正式工的。

本剧最大的槽点就是程家是两个子女,编剧知不知道胜利油田是第一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单位,可以说一有这个政策就施行了,我外公79年那会儿是中队的书记,还专门查过超生的问题。我舅妈80年生的,他们那一代八零后除非是双胞胎,否则都是独生子女。除非你不要公职,不想继续在胜利油田干下去,不然你何来的两个子女?此外姐弟俩算是公式化的欢喜冤家但演技尬的我不行,我父母那一代哪会像他们一样矫情做作,那一代的人都是二十出头就拿起焊枪,扛起管子就去工作了。

在服化道方面也很拉跨,也就个别的物件能称得上是那个年代的东西,服装和道具让我有种穿越感。我第一次见到咖啡豆都是2014年,那时父亲单位有个加蓬的管线项目,然后回国的同事带回来的,带回来也不太会怎么做,虹吸壶,摩卡壶那时候搜遍全市都不一定买得到,我真正能每天喝上手冲咖啡都是2019年了。。。。。。程家住的房子我觉得更像是石油大学的教职工宿舍,因为职工大部分是住50的两室一厅或者是60的三室两厅,而且根本没有那么大,即使是60的每个房间也就放得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个小书桌罢了,按他们三家的平均水平我认为连管理局级别的领导都不一定达到。

我所希望的电视剧并不是这样的,我一般也不看青春偶像片,而油田的背景并不能让我回忆起什么或者产生什么共鸣,我,很失望。我更希望我去石大附中和胜利二中的拍摄现场凑热闹时没有被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