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不禁一抹笑意挂在嘴边,想起昨天在影院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忙碌百度的自己......
“李白入赘过几次?”“黄鹤楼是被摧毁重建的?”“崔十二是否真有其人?”......
得到了一些平时没有留意过的冷知识:从留下的文字看,李白一生经历过四段婚姻(够多的????),其中第一段和第四段均为入赘,而高适终身未婚。黄鹤楼在唐朝受到过战火波及,在1800年的历史中,黄鹤楼饱受燹火、战乱重修二十余次。崔十二在历史中并不存在。
观影时听到有人说造型好丑,我想那种人上长下短的造型是为了向唐三彩致敬,这样判断依据是马匹的造型太像陕西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了。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我跑题了。果然,在豆瓣上敲字都是兴之所至。
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高适和李白的生平展开的,李白和高适的初识是否源于偷盗的一场误会,已经无据可考(据说是杜甫引荐),但电影中的二人性格的反差,从初识就可见一斑。一个自来熟、话多外向、易于冲动,另一个寡言少语、沉静内敛...典型的i人格和e人格。
影片中社牛的李白精力充沛,感情外放。喜欢交际与冒险,最初是两人友情的建立者和主导者。反观高适,口吃木讷,内敛中透露出谨慎沉稳,在李白太阳般的热情和光彩下有点被动和无存在感。但是i人高适有自己的节奏,他属于二人友情的默默维护与延续者。e人李白随口而出的“一年之约”后面的“十年之约”,他都记在心里被用行动去践行,而此时李白早已忘到九霄云外。李白总是在困顿有难的时候想起并且向高适求助,他是明智的,一个e人朋友往往是慢热而靠谱的。不论真实的历史中高适是否向被永王牵连的李白伸出过援手,起码影片中高适的做法太符合一个i人对待友情的态度了。
《将进酒》片段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若论一个i人和e人为什么能保持二十多年长久的友谊,除了共同的报国理想,还有就是同为诗人,对彼此才华的惺惺相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