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从最理性的角度来看,《因果报应》都是近十年悬疑片中top3的存在。如果说两年前内地上映的《误杀:瞒天记》教会了观众什么是蒙太奇,那这部《因果报应》就是对蒙太奇和错位的神级应用,不管是剧情、情感还是印度式打斗都可圈可点,可以说一部新的top250正在冉冉升起。

...

电影的主要内容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一位父亲为被侵害的女儿复仇的故事。但在剧情中,电影拆碎了所有了剧情,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同时塞入了前、中、后期的剧情,利用碎片化叙事和时间蒙太奇成功的让观众既没有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辩明时间经过结果,对电影不明就里。电影用后一个小时的时间先完善中期,再介绍起因,最后结局中加入神反转,漂亮的为电影收尾,把前一个小时混沌的剧情干脆利落的理清,让观众好好的体验了一把颅内高潮。

...

当然,向我这样的推理迷可能在电影前一个小时就猜到了女儿被害、电影使用蒙太奇这些被隐藏的内容,但这部《因果报应》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即使我猜出了近乎80%的剧情和原因,电影依然利用了我的惯性思维在电影结尾制造了两个神反转,为我已经脱敏的神经下了一剂猛药。在近十年的电影中,只有《无双》利用它的罗生门手法为推理迷带来了相似的效果。

...

在电影中曾经多次出现眼镜蛇的形象,在男主伪造的故事中、在警察局的天花板中。蛇的意象和年初上映的《周处除三害》里的蛇大致一样,都是谎言、危险和狡猾的代名词,但和《周处除三害》不同的是,在一部印度电影中蛇同样是神圣的代名词,出现在男主身边而一直不攻击他的蛇也是一种神谕的具象化表达。而蛇也在电影中忠实的履行了它的义务,出现的剧情和地点都是谎言的核心环节,导演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注重细节观众传达自己的感受。

...

而电影结尾的两个神反转虽然利用的观众的惯性思维,但并非无迹可寻。处决第二个罪犯时,腐败的警监突然反水,在电影一开始出场就初见端倪。在豪宅里处理盗窃案时,这位警监对豪宅主人的收入提出了超越自己职权的质疑,以及对小偷的妻女提供了补助这两点就可以看出,警监从来就不是一个贪财的腐败警察,相反的拥有很强的正义感,但除了这两个细节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电影都在向我们传达“警察好吃懒做”的错误观念,从结果导向来扭曲原因导向,成功的制造了误区,也让复仇来的更加酣畅淋漓。

...

而最后电影的结局神反转更是神来之笔,女儿是前来报复的歹徒的女儿这个残酷事实,同样在电影的前期有过更加隐晦的暗示。在车祸的意外发生时,男主除了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之外,还想遵从自己的想法,为妻子买一尊雕像,而重点就是这座雕像。它是一座生育女神抱着孩子的雕像,如果男主已经有了孩子,他完全没有必要去买生育女神像。只是在面对这个细节是,即使是注重细节的观众也只会把雕像的意义理解为:男主手中的雕像摔碎和车祸同时发生,意味着男主的生活也就此破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是观众的无能,而是《因果报应》电影技法的高超体现。

...

蒙太奇、错位、惯性思维……《因果报应》中的悬疑片手法不仅多且每一个都足够的高超和优秀,对这些方法的嵌套应用最终扰乱了绝大多数观众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先将观众拖入迷茫的深渊,最后再凭借强大的整合能力帮助观众在整理剧情的同时,也体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大戏。

...

当然,《因果报应》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它同样没有逃出印度电影的通病:人物塑造的相对不足。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的不好,但就像一个科科都考到95分的学生,只有一门课得了80分一样,你不能说80分不够高,但显然这个80分的课在任何时间都会成为一颗影响整体水平的毒瘤,而人物塑造相对于《因果报应》来说也是一样。究其原因在于印度电影里多少是带一些“癫狂”的成分,这种不和谐音放在歌舞片中尚且还能被接受,毕竟大家也是来图一乐,但是放在话题相对严肃的电影中,固然能起到活跃调动气氛的作用,但同时过多的插科打诨一定会降低电影的严肃性,也就削弱了人物的高光和阴影。毕竟你有怎么能确定,这个人物的高光和阴影中,不存在开玩笑、戏谑和讽刺的成分呢?

...

对于《因果报应》来说,这样的问题确实也属于瑕不掩瑜,毕竟哪怕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都逃避不了的问题,也不能强求它去做出颠覆性的改变。而除此以外,可以说是一部没有任何缺点的悬疑片,没有获得《无双》的热度只能说是内地电影的一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