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文件发现的2020年8月16日完成的《公共政策学》课程影评作业,未修改,仅以此记录四年前的写作。
关于《犬之岛》
这是一场发生在未来时空的动物流感,坐标日本希崎市,这场流感跨越了种族限制,甚至能传给人类。连任六届的小林市长颁布了狗狗流放法案以应对犬流感的肆虐,这个法案将城市里的所有犬类都投放到了“垃圾岛”之上,任它们自生自灭,于是,连带着原本锦衣玉食的家养狗,都成为了要在垃圾堆里找食物吃的流浪狗。没有一个人敢去垃圾岛找回自己的狗,但市长的养子,却独自驾驶飞机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护卫犬的旅程,故事由此拉开序幕……艺术来源于现实,电影亦如此,让现实多了一种可能而又给人启迪。
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在公共危机过程中,官方决策者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科学的政策决策?回顾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按照政策制定理论,“第一步,发现和定义问题;第二步,确定决策目标;第三步,制定备选方案;第四步,评价备选方案;第五步,方案抉择,形成最终决策。” 剧中的问题即是发生了犬瘟疫,人类健康受威胁,决策目标是解决犬瘟疫,但并没有制定备选方案更别提评价备选方案了。
为什么没有备选方案呢?一个重要原因受到了政策环境中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掌权者是猫派,想要灭绝犬类,古时,因野狗泛滥,当时的小林政权对它们进行围杀,在灭绝的危急关头一位少年武士拯救了野狗们,但野狗们也从此被驯化与人类和平相处。这次的决策更像是复制过去对犬类的围剿,是当权者的阴谋。
投犬垃圾岛的法案,是由公民投票通过的。小林市长发表自己意见后,又以“我们尊重不同意见”介绍了一位人物——渡边教授,教授反对这项法案,并提出将会尽快研发疫苗解决犬瘟疫,“我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们的挚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但在恐慌之中的大众并不能理性思考,有人还朝着教授扔东西进行人身攻击,教授讲话甚至加快了法案的通过。。
这一片段用反例启示着我们,如何保证公共理性的存在?如何科学决策?我认为需要有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智库、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及政府的监督制衡机构。影片中的渡边教授就是一位专业智库级别人士,他有能力也有信心解决犬瘟疫,但政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甚至表面尊重背后安排人用寿司毒死了教授。当然,反对的人不止教授一人,这些人看到遭打压的下场选择了沉默。但想要科学决策,政府需要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尤其要关注少数人的声音。这里的政府一手遮天,权势极大,不一样的声音是不被允许的。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监督制衡政府权力的机构,政府还敢如此吗?
其次,关于“非官方政策主体如大众传媒、公民个人,思想库等如何影响政府部门的政策决策?”的问题。影片中更突出了政党与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小林市长的管家在背后操纵着政治,市长本人更像一个傀儡,而管家则代表着猫党与利益集团。当然,公民个人也有影响决策,一位美国女留学生坚信这项法案背后隐藏着阴谋,寻找真相又鼓动身边的人在选举之日反对小林市长,市长的养子此时也带着一大群狗来到现场,号召大家回归理性珍惜犬类朋友。他的演讲打动了并唤醒了市长,市长承认受贿罪行并废除了垃圾岛法令。
最后,关于公共政策应该体现怎样的理念?在电影中我认识到,首要的是生命至尊,但政策除了保护人类的生命,是否应该保护我们的挚友——犬类的生命?此外,还应该体现法治理念,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政府也能受到监督,打击像影片中的受贿行为,促进科学决策。
总体上,这是一部充满了政治隐喻的电影,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与想象的结合,引导着人们去反思。只希望,反思的结局可以是美好的,而不是像黑格尔所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