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就是个古偶言情剧,在其同类型剧中是有其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服化道、镜头调度、转场等等。然而跳脱古偶之外:

剧里一群权贵他们殿宇宫室,宝马香车,锦衣华服,环佩叮当,名器玉食,奴仆侍从,他们风花雪月,饮酒吟诗,谈情说爱,爱恨纠葛,爱恨情仇,无病呻吟,却始终未触及一个根本问题——他们的奢侈优渥生活,是建立在无数底层百姓的血汗之上的。

权贵的富贵,是制度化的剥削。封建社会的本质是金字塔式的压迫结构,皇帝、阿哥们所享用的一切,底下是无数佃农、工匠、奴隶的血汗。四爷的一只精致茶碗,若曦的一件名贵首饰,背后是佃户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的现实。木兰香遮不住伤,若曦可以为情感伤不已,却不会问:这支木兰簪子够一个佃户家庭活多少年?

若曦对自由的追逐,仅限于婚恋情感领域,真正的自由应当是对制度的追问:凭什么有人要生而为奴?为什么紫禁城内笙歌宴舞而有人却食不果腹?

即使是若曦、十三爷这样所谓的“知己”,一边高谈自由理想,一边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大量底层奴隶的供奉。这是制度性罪恶,而他们也是寄生在这个制度上的剥削者之一,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恶,与个人品性无关。

九子夺嫡无论谁胜,对底层而言只是换一个征税者。若曦的挣扎、阿哥们的情仇,本质是特权阶层为分赃不均,为争夺对百姓的剥削权而内讧的内部矛盾。而那些因党争在赋税、徭役、饥荒中挣扎的百姓,直接在电视剧被隐去身影。

真正的步步惊心,不是一个贵族女官的爱情悲剧,而是灾年农妇被迫卖儿鬻女的绝望,是佃农面对官差衙吏催收时的胆战心惊。

可以理解这部剧的成功,本质是中产小资的一场代入幻想,契合了相当一部分人内心对贵族生活的隐秘向往。电视剧也只是迎合这一需求罢了。然而真实情况是,你我穿越回古代,不会是某位皇子公主,贵人小姐,更有可能是在田间劳作至死最后被野狗残食的饿殍,成为史书上“岁大饥人相食”寥寥几笔无数没有名姓死尸中的一个。

有时候想想也挺可笑的,现代社会又能好到哪去,只不过剥削手段更为柔和化和隐蔽化罢了。这边富豪明星一掷千金豪宅名车聚光灯下名利场上衣香鬓影,那边农民工人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一年所得抵不上他们的一顿饭钱、衣服上的一个边角料,不公与剥削在神州这片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从这个角度看,步步惊心某种程度还真能算得上社会纪实片,只不过它只展示一些人对所谓上流阶层美好幻梦的一面罢了。

宫是败絮其外没什么其中,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俩是半斤八两卧龙凤雏。粉丝们别神金争了。

总结,这部剧:
1,代入享受一把贵族人上人生活;
2,玛丽苏幻想,和康熙多个有名的皇子们纠缠在一起;
3,不谈恋爱就会死;
4,犯贱,奴才心疼主子;
5,桐华惯有的虐女癖好;
6,借鉴/抄袭雍正王朝。

对于女主若曦有两个建议:
1,从原楼梯上摔下来回到现代(巧慧能阻止一次,不可能次次都能阻止);
2,不敢去死,认清封建社会本质(但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能认清),也无力改变社会现状(不具备生产力基础),老老实实当个鸵鸟当个乌龟苟到自然老死病死回到现代。不与那一群权贵发生情感链接(没对他们有阶级的仇恨和痛恨就不错了),她没那么重要,没有她那一群阿哥照样享尽了常人十亿辈子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照样妻妾成群、红颜一堆,她对他们没那么重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去介入他人的因果,别去掺和别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