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我打1.5星
+ 华语早期鬼畜,想象力丰富,对西游记、流行文化等各种元素信手拈来
+ 音乐还不错,叙事节奏、叙事结构开一些先河
- 伪环形叙事
- 男凝/厌女笑话太多
- 挑受众,严肃的地方没那么严肃,搞笑的地方没那么搞笑,适合自我感动
(+ 0.5星私心打给我的一点点自我感动)
具体理由如下:
有意思的地方是电影有无厘头的想象力,早期鬼畜视频;塑造了一批生动的角色形象。
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电影触到了爱的“求不得”的普遍情绪。
批判这部电影,不是如同老保一样批评对于原作的改编之类之类的,六小龄童说什么“孙悟空有几个女朋友”“改编不是乱编”,当时的大陆批评家说“离经叛道、低俗”。然而大话西游恰恰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原著的精神:取经救人,舍身取义,大义。而且,“爱别离”本就是佛家语,为何不谈?这种批评只是原教旨主义蠢货。
而真正激进的批评或许应该是这样的:
1. 周星驰《大话》所谓离经叛道,内核却是保守的,“成长后的妥协”。就像年轻时去“叛逆”,搞摇滚、飞dm,成长后满足于做社畜,对过去的自己嗤之以鼻。这贬低了一切“反抗”,简化成“代际叛逆”。
2. 周星驰《大话》的笑话,有许多不错,比如建立在性格特质的冲突(啰嗦的唐僧和性急的猴子之间性格冲突),也有很多建立在嘲笑之上。
对女性的贬损 ——“八婆”、“慰af”之类;对不同于主流群体的嗤笑 —— 譬如“人妖”、“瞎子”之类;
男生之间互相亲密接触是让人尴尬的所以是笑点,而男女之间接触是物化的所以是笑点(比如“抓奶手”)。
女性角色比较花瓶,那么厉害的紫霞仙子连杨戬都能打过,后期眼睛里却冒出星星眼。
男性角色在丑角和好兄弟之间横跳。主角也在“重色轻友”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之间横跳。到底为什么兄弟这么死心塌地,女人又那么围着至尊宝转?
3. 不带紧箍咒可以爱你但不能救你,戴上紧箍咒可以救你却不能爱你。难道救你的方法只有带上紧箍咒,成为无欲无求的孙悟空一种?对,这其中是有环形的叙事,月光宝盒的超凡能力,造成了命运感。可是这种环形叙事真的能够说服观众吗?这里面的神,如来、观音、玉皇大帝,都能干涉人间,都能做出来月光宝盒,为何不成全爱情?天界为何阻挠神仙动凡心?电影里头的杨戬说的很明白,“你动凡心爱上什么妖魔鬼怪,我们天界脸不要了?”,天庭真是秩序井然呀。难怪流行文化会流行,把取经当做佛祖的一场阴谋。
选择爱一个人就一定要放弃自己的责任,选择责任就要放弃爱情吗?这很奇怪。这听着怎么这么像丈夫的经典借口:“我不是不陪你,我要打工赚钱养家咯。”
总的来说,《大话西游》可以一看,不能说一部烂片,说是一部“优秀的烂片”吧。优秀在商业制作,烂在老保,还这么多人当做青春的纪念册。不过烂的部分可以捏着鼻子和朋友们吐槽,也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