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父亲意外死亡,然而,他并没有离开人世,而是投胎成了一只名叫“可乐”的小狗,陪伴这个破碎的家庭走出伤痛,帮助妻子和女儿“重启人生”。
在无意义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偏偏人生却充满了离别。每当一个在乎的人离开,都会给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亲者离世更是让人痛不欲生,不仅因为亲情对常人而言是最重要、最深厚的一种感情,而且人世间所有的分别中,死别是最激进的。其他形式的分别都还有再见的可能,死亡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再见”,死者对生者做出了永远的告别。
如何疗愈丧亲之痛,被留下来的人如何让自己的生活重新步上正轨,这正是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主题,也是“一条狗的使命”。但令人诟病的是,编剧的爹味太重,TA理解的“开始新生活”就是给妻子和女儿都找到一个“新爹”。在女儿读大学以后,一个叫“张叔叔”的人来到了妻子身边;而另一边,父亲不仅为女儿和男同学制造了相遇的机会,就连他狗生的最后一个执念都是要亲眼见证女儿的婚礼,这件事情完成了,它就顺理成章地被确诊为脑癌,该下线了。
同样是生离死别,同样是要主动做出告别这段关系的决定(给父亲拔管,给狗子安乐死)女儿的前后态度却大不相同。之前母亲不顾女儿的意愿,签署了给丈夫拔管的协议,因此被女儿忌恨了多年;而后,自家狗的安乐死协议书却是女儿从母亲手里拿过来签的。编剧本想表达女儿在这些事件中成长,获得了告别的勇气,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人有了新欢,便没那么难再割舍旧爱。
在父亲的指引下,女儿在父母当年的定情之地与男同学重逢,并说出了“在一起”的告白,这便开启了把“父位”移交到“夫位”手上的仪式,而后两人定情结婚,在婚礼现场,更是彻底完成了这种移交。女儿生命的重心由“父”转向了“夫”,所以才能那么“勇敢”地与父亲和狗道别(最后滑雪场面)如果最后病重的不是狗,而是自己的老公,她还能够那么镇定地签下字吗?
用一段新的感情,来疗愈上一段感情带来的伤痛,这种方法根本就治标不治本,况且亲情是无法用爱情来替代的,爱情也不是亲情的替代品,这种错位的价值观在东亚影视圈中却屡见不鲜。
此前日本导演新海诚的电影《铃芽之旅》便是一个例子,《再见,李可乐》里一个女儿失去了父亲,《铃芽之旅》则是一个女儿失去了母亲。而无论是丧父之痛,还是丧母之痛,都可以被新邂逅的“爱情”所治愈、所替代,未来并不可怕,因为你还会再喜欢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