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设定在清末,1911年。
无论是从断代史的角度看,还是从大众艺术的偏好看,晚清这段历史往往不为人所喜好,前者常常因为太“憋屈”太“无能”以及主流叙事的枯燥无趣遭人诟病,后者则上有“康乾盛世”的各种宫斗剧珠玉在前,下有被各种美化的民国时代的谍战剧和抗日神剧。晚清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以至于部分观众看完这部剧还以为时代背景是民国。因此想要将这段历史拍好或许不难,但要想拍得又好又叫座,比较难。这部剧容易让我想到十几年前的《苍穹之昴》,同样是以晚清为背景的虚构故事,同样在各方面拍得十分考究,但都一致的冷冷清清。跟《苍穹之昴》同年播出的涉及晚清的剧还有一部《茶馆》,尽管质量上乘,却同样不温不火,水花不多。更早一点的《走向共和》更是直接被禁播了。
末世寻宝的传奇故事总是容易夺人眼球,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全剧围绕着传说中南少林守护的“净坛密藏”,牵扯出了各方势力:大清的亲王,江湖的剑客,县衙的地保,大内侍卫与内务府总管,海外的同盟会,中途加入的北洋,还有搅和的日本人。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各方势力转转周旋,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这部剧的魅力,亦是晚清这段历史的魅力。
《周易·乾卦·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位主角固然都是君子,但又各自不同。伊尔根觉罗·穆青实际上是很典型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的特点就是“变”,他的心路历程正是清末转型时期一代人内心挣扎与彷徨的体现,他属于最终“变”得比较彻底的那一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穆青虽然死了,但革命之火却有如燎原之势,早已不可阻挡。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另一批选择“不变”的人,王家洛是代表。王家洛这个角色设定的也很有意思,他不是单纯的捕快出身,而是因科举废除而无处可去的一个读书人,这实际上是当时很大一部分读书人的缩影,反映的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彼时的情形正如刘大鹏在日记所言,“心若死灰, 看得眼前一切, 均属空虚, 无一可以垂之永久。”“科考一废, 吾辈生路已绝。”畸形到疯狂的执拗人格,实际上是自身信奉的价值体系崩坍的结果,“愚忠”式的张口闭口《大清律例》,掩盖不住内心的无助与绝望,最终只能在绝望中自刎归天。所以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绝对的悲剧,与之类似的角色是存清,死前被淇亲王一句话整破防了。卓不凡相对而言是更接近于江湖道义的君子,在他身上看不到太多传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他的目标就是壮大自己的门派,提升自己的剑术修为。
所以这三个角色的厚度其实是有层次上的差异的。错落有致,而非扁平化的人,这是这部剧的闪光之处。电视剧往往倾向于塑造善恶分明的角色,但是这部剧看完后,很难说谁是谁非,孰黑孰白,尽管他有一个总体上的价值观。设身处地的想,身处那么一个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时代,在迷茫与彷徨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王家洛,门三刀,于涣杰亦或是钟海潮……除了三位主角,每个配角甚至一些剧情不多的小人物的形象也都比较丰富,比如前期的秦沱等人身为命案逃犯在路上却想着去革命“救国救民”,淇亲王身为皇室却想着政变自己搞君主立宪,知道要变通但困于身份至死不能变通的内大臣存清……
说完了内核说技术。这部剧整体上质感很好,镜头语言十分美丽,光影、色调都恰到好处,个人最喜欢野外的画面,林间小道,江上飞鸟,落木萧萧,非常戳我,上一部有这种感觉的是《军师联盟》……服化道也很好看,不做作,不廉价,门三刀的几件便服袍子都很好看。看的时候老是会想要是当年《雍正王朝》《1566》这些剧有这样的拍摄技术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背景音乐也非常好,跟剧情都很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bgm。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用当地的方言和美食。片头也很有趣,看得出是精心设计过的,大概有5个片头,卓不凡和门三刀自述这两个有王家卫那味了,剧中时而黑白做旧的片段也很有意思,刚开始以为是历史老视频。至于演技,是这部剧最不值一提的优点,才发现秦俊杰演技这么好????整部剧槽点也有,但瑕不掩瑜。
最后,这是一部很刀的团灭剧,大小人物都死差不多了,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总体上构成了近代历史的悲剧。当林浩瀚被一枪爆头、王家洛自刎归天的时候,该剧已成艺术。导演直到最后也没有放过观众,当画面从彩色缓缓变成黑白画面,几行冰冷的文字宣告了男女主分别死于二次革命和北伐战争。
“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故事结束了,故事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