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之前,通过预告片以及宣传词,让我误以为影片要传达的是那种纵使人间悲苦但依然要坚忍顽强的活着。所以我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去看看芸芸众生的苦难,去学习普通男女的乐观。

看完电影我才发现,影片里没有一个人是普通的,拍的是现实故事,却处处透着矛盾的荒诞。

李一甜,名中带甜,却全程苦着一张脸,直到结局我都没见她笑过,大概编剧设计这个名字就是奔着荒诞去的。单亲妈妈,在带娃、工作之间疲于奔波,然后又遇上前任借钱不还、孩子上学没有学区房,老人住院需要人照顾等一列生活难题,镜头给到她的也经常是上班迟到、开会接电话、无故缺勤。按照正常逻辑顺下来,我以为她会因为经常缺勤而被裁员,这样也会带给观众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奈感,更容易让人共情让人怜惜。

但是这部电影另辟蹊径,她确实被裁员了,裁员原因却是因为时代的眼泪,传统媒体的式微。电台因为受众流失拉不到商业广告,所以即便她播的实时路况和天气预报这样还算有人听的栏目也会选择比她更便宜的新人来替代她。她穿着全片最干练的服装,却毫无职业规划与危机前瞻,和上司的对话也通常是一脸懵加一头雾。在专业上没有野心,也做不到无可替代,倒是拍出了不裁你裁谁的合理感。与前篇的无可奈何连起来,制造出了一种荒诞的对比,她的上司跟她一起被裁,更添一层荒诞。

李一甜与现任男友袁方的相处模式也处处透着荒诞,他们的约会地点通常是电影院,看睡着的是她,看入迷的是他。他俩的组合就是:一个看不进去文艺电影的文艺毕业生,一个解决不了自身法律问题的法学毕业生。

袁方,名字出自一句古代法律格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他的名字却是倒过来的,不叫方圆,却叫袁方。就像他的人设,明明是位法律专业人士,却行着违背法理之事。一个律师还不知道怎么解除婚姻关系吗?没有孩子的抚养问题,没有财产的分割问题,对方不同意他不会走诉讼程序吗?上一段婚姻关系还没解除就开始下一段感情,是想承担婚姻过错方的赔偿责任吗?他跟妻子刘雪解释说他们分居之后才跟李一甜在一起,可分居不是婚姻关系的结束啊,这就还是婚内出轨啊。以律师的身份帮李一甜处理借款纠纷,最后变成了八卦聊天。以律师的身份帮胜强处理交通事故纠纷,最后用的是网舆手段。最后的最后,还能被刘雪以不合法的行为威胁到出国逃避。种种行为建立在律师的职业背景之上,不可谓不荒诞。

职业上荒诞,情感上同样荒诞。刘雪一说病了,袁方就回家了,这是还有感情对吧?刘雪和袁方的这个家在镜头里给人的感觉是既干净整洁又有人间烟火,刘雪做得一手好菜,摆盘色泽都非常讲究,家里的装修陈设也可以看得出来文艺气息,结合袁方平日的衣着打扮以及爱看电影的爱好,他俩曾经应该是非常搭的。这让观众产生了和刘雪同样的疑问,她到底哪里不如李一甜了?

刘雪得不到的答案,李一甜同样没有答案,袁方给她们的回答是“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要是一两句能说清楚,这了断起来还这么难吗?”所以他们的婚姻到底怎么了?马怀德是喜欢上了更年轻的女大学生,那袁方呢?除了莫名其妙的分居引发了刘雪一系列应激反应,我们观众窥不得前因也看不到后果。角色说不清楚的事,角色之外的导演编剧能说清楚吗?讲不清楚故事又让观众看什么呢?

最后的三十分钟,影片更是让荒诞发挥到极致。在故事都讲不清楚的情况下,用大篇幅的蒙太奇和声画对位的剪辑手法凑够了时长。这部影片,说它是文艺片,但通篇没有半点艺术性,说它是剧情片,却处处都是情节的裂隙。

或许着这部影片换个名字会更好,荒诞男女或者孤单男女。

全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李一甜对弟弟胜强说的:“世界那么大,我觉得好孤单”。

最爱自己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世,这是李一甜的孤单。

明知女儿又要带娃又要工作忙不过来,不留下来给女儿搭把手,明明帮忙送个娃接个娃就能缓解影片开头的很多问题,却以不愿添麻烦的理由离开,这是老父亲李发祥的孤单。

明明被人爱,有爱人,却因为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泪如雨下,却没有人知道他为何流泪,这是袁方的孤单。

明明活得很通透很理性,却莫名其妙被假大空的诗人骗走所有存款,甚至想跳楼轻生,这是任爽的孤单。

马怀德夫妇倒是不孤单了,他们因为怀上了孩子,抑郁症也没了,债务危机也没了,破产都能开饭店了,生活的所有问题都奇迹般地迎刃而解了。

影片通篇让人恐婚恐育,最后五分钟又对恐惧的观众说,你们别恐惧了,生个孩子就能解决疾病、破产等所有问题!怎么能说不是一部荒诞的现实主义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