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自己内在过于自洽,我差一点就要和很多人一样吐槽这部电影是不是逻辑有问题。明明说好的you are one,怎么变成了两个意识,还互掐起来了。但随着剧情推进,我一瞬间明白了主创的用意,其实逻辑没问题。就像那个该节制饮食却吃出三高的你;就像那个不想社交却出于种种原因委曲求全的你;就像那个为掩盖一个错误而错上加错直至无法挽回的你。再然后,你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可能就会人格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如果新的你(次人格)可以保护好你(主人格),那就就相安无事,如果主人格和次人格有矛盾,还得分裂出下一个你。

反对者们之所以大呼受不了,是否因为电影对青春肉体的着墨太多,给人一种男凝的不适感?或者是血腥太多,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恶趣味?但我却觉得这一切都可以接受,因为主创可能就是想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唤醒人们对某种“习以为常”的清醒意识。只是这一切被电影放大了,扭曲了,解构了而已~

其实我观影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对这部电影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想想可能真的没有,哈哈,这是一部吃力不讨好的电影(好在戛纳喜欢)。不要因为豆瓣7.6的分数就以为大家喜欢它且看懂了电影的主题(当然我在这里傲慢的认为自己看懂了主创想表达的深刻含义)。其实很多人打高分,是因为猎奇心理,因为青春肉体,因为戛纳说它好借机跟风装个B。但这部电影真正想要唤醒的那群人,可能不会认为这是拍给ta们的电影。我认为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diss老白男,不是鼓励雌竞,更不是厌女。那究竟是什么呢?电影中一直重复的那句:YOU ARE ONE。其实不论男人女人,所有的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别人的眼光塑造了我们自己。如果衰老成为一种潮流,大家会不会去打“衰老针”?事实上,伊丽莎白差一点就突破那个“年轻是唯一魅力”的界限了,因为老同学对"年老色衰”的她投射了热情的目光。但伊丽莎白太贪心,她才不满足只拥有了一个追随者,她想要5000万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为了这个毫无意义的目标毁了自己。我是不是还没说清,电影真正想唤醒的是每个人对自己这个唯一的统一的整体的爱和认可啊~台下观众喊得再热血沸腾他们爱的也不是真正的你,老板给你的薪水再高也超不过他从你身上获得的回报更高,所以,什么几千万人都爱你,公司需要你,世界需要你,根本没那回事,只有你自己才是真正需要你、了解你、爱着你的人。

别问我怎么知道这部电影无法唤醒她想唤醒的那群人,因为我认识一个年过四十无法接受自己衰老常常打针微调穿着短裙走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的“少女”,她说这部电影有点垃圾。

P.S.玛格丽特虽然青春活力,但我更喜欢黛米摩尔呈现出的衰老与精湛演技并存的成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