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vils advocate
看到有影评解释advocate ,除了有拥护者之意,还有律师的意思——魔鬼代言人即律师,感觉标题妙哉。在电影情节里父子,也可以叫与撒旦的最后对峙中,凯文问为什么,为什么是律师?撒旦说,因为律师最接近生活,你的小孩你的家庭时,其实也是律师作为介入生活的包含最多善恶的存在也让这个标题更贴切。不得不反思律师拥有如此精彩的冲突而小小法学生的我却苦苦挣扎初期看不到这其中妙意!
Free will –自由意志:来说说我看到的觉得很不错的解读——自由意志,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回,每一次凯文打官司前的迟疑时撒旦都有在它面前耳提面命,说出种种退路和选择“哦,凯文,你可以放弃,去照顾你的爱人,”他给予凯文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好胜心因为虚荣凯文没有。仍是最后具有张力的对峙中,凯文以自由意志表示战胜撒旦的各种欲望触角。因为本片以魔鬼和天使的宗教象征来类比律师的正义与邪恶。我在影视作品的意识形态里已经被正义、良善的品质熏陶麻痹。包括这部电影也在做着重复记忆库里千篇一律的式的人性的永恒话题。
但自由意志的解读让我在说教意味的道德符合里看到了很多共通性的启发:上学期疫情渐渐颓势但人心仍然惶惶的一学期,仿佛都不知道自己身处哪种阶段,被偷走的一半段人生体验不得而知,当然以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短短的匆忙学期里我才仿佛入了法学的门道,到不是因为自己学的突然顿悟了,而是个别几位老师的课程终于有了我以为很多令人深思的教学启发!啊,现在才是碎碎念后的重点,上学期法理学讲法与自由.晓梅姐用了功夫熊猫的片段来解释一种自由:故事前情大概是熊猫师父以包子为诱惑督促熊猫习得武艺。习得后。两人在争抢包子后,熊猫抢到并放弃包子。课上解读熊猫:大致是之前我是被欲望驱使想要去吃这个包子,但现在我不想吃了,是我自己不想吃。基努里维斯在影片中的自由意志也是如此:我的自由不是我想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是我可以自己决定不去做什么.
与之相对的是撒旦的自由——艾尔帕西诺说,自由意志是很麻烦的,当初上帝创造那么诱人的果子,却让人可以摸不能尝。这是上帝的游戏,他冷眼旁观,等人犯罪时他就嘲笑。但这只是对自由的含义不同理解,应当告诉人的自由是,你应当想做什么就去做,尽你所爱。可以不用说抱歉的去做。哇哦,好纯粹好利落的自由,我很喜欢。我很认同。上帝和魔鬼都有着对各自的自由的定义,虽然恶魔以虚荣为原罪,以基努为虚荣欲望生为其死在结尾最妙的虚荣橄榄枝为生命的继续的对抗。会心一笑这个欲望的挣扎,自由的挣扎是,正义与邪恶是生命的话题,也就是一直并存可以交融的生命轨迹。
不是善良战胜了邪恶,不是正义永不为奴。在卓越律师的生命轨迹里,在宗教话题里该隐与亚伯,路西法堕天使都是善于恶一体的化身。
善于恶的文学思考
很有意思的是介绍西方文学听到有期播客将文学的解决个人困境话题,老师讲一定要去读外国文学,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是有缺点的,他们有很多恶。最有说服力的是西方文化起源希腊神话里的所有众神,你看宙斯好色,赫拉善妒,还有很多很多有瑕疵的神。他们连神都这样塑造,以真实的人为具象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塑造就是看到恶,看到真相然后去克服,去找寻。在一个个冲突里去找寻。可能老师解读的时候没这么鸡汤式劝服。但当时洗衣服时听到真言仍有惊诧的顿悟之意。因为有好朋友好喜欢希腊神话,我看就好像看八卦,实则我是在看我自己。哈哈哈哈。想到我那么排斥中国苦难文学,看外国文学纯粹是为了看人性之恶能找到很多很多没办法描述的共通感的羞愧都烟消云散。
这是播客链接——华东师范大学杜素娟老师谈文学的福至心灵 https://y.qq.com/m/client/longtrack/index.html?songmid=002U3u3F1yemyw
想来总结一下:恶魔和上帝的信仰基础到与性本善和性本恶有共通之处了。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基本上是按照性本善的内核开始的,在困境中磨难中绽放人性光辉的作品是代表,对大众人格的塑造代表儒家文化的一开始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说:“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以上是为了例证中国之善。啊结果孟子这句话直接可以对电影进行精确总结了。无论是哪种信仰本源都是对人性的包容和向善的劝导。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西方和该电影的方法是自由意志,发现你心中的恶,发现那个欲望,去在为此挣扎追逐遇到的的无数test (荣誉,金钱,女人)中去克服它,对抗它(不想用这么对立的词,我认为应该不是一种对立,是一种融合后又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这个对就是万国伦理了)。这种听起来就和热血澎湃的路径是我很认同,并认为可以为之信仰的。我想要另谈下这个路径的吸引我的地方
最近在读《德米安》黑塞的一部短篇哲学小说(我自己认为的)男孩因为撒谎被伙伴威胁后从一个只懂得上帝教义的圣洁之家中进入了一个他认为的邪恶的肮脏的黑洞世界。他在童年时意识到了自己身处这两个世界,在之后的成长路径里,他一直在这样的两个世界里困惑和挣扎。过程中,直呼(世另我)这不就是我吗,从某种角度来说,我的童年记忆就是这本书。从开始第一个谎言开始,从遇到恐吓自己的朋友开始意识到家庭的世界不是神圣的,不是世界的一切。到成人后做的每一次选择,都像是和两个世界的选择。我时常时常有这样的困惑,那种一直在的标准是什么,那种信念是道德感吗,是朴素的正义和善良吗。有了是哪里来的,是对的吗。不想做烂人,成人世界真的残酷吗,那我现在做的动力是什么,除了生存路径的必要以外,自己的人性,本性的了解又是什么呢?原谅我的碎碎困惑(敲字写读后感很开心,抓住机会)
德米安的一种解答和这部电影传达的西方人性路径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不谋而合
悉达多9.0[德] 赫尔曼·黑塞 / 2009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德米安9.0[德] 赫尔曼·黑塞 / 2009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插播悉达多是因为都是一种自我的追随总要和外界的种种相融合和冲突,有共通启发之处
对爱欲的解释:爱不再是我起初理解的黑暗兽欲,也不再是对虔诚灵性的崇拜,就像我对贝雅特里斯像的敬爱一样。爱同是两者,而且超乎其外,爱是天使和撒旦,是男性和女性,人和兽、最高尚和最邪恶之物的融合。我必要去体验这样的爱,我的命运便是去品尝其滋味。我对它既渴望又害怕,然而它却永远存在,永远凌驾于我之上。
福至心灵的一段,也是对以上的很多两个世界的解答,去品尝其滋味。(死也不要像高中作文一样来结尾)
刚上完厕所回来的路上:联想到罗翔老师讲案例时不断强调的话。他说,人性是幽暗的,我也是。看他在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在朝着他认为的良善和社会伦理认同的良善在做的。这真是我上述提到西方性之恶路径——认清真相后勇于面对的超赞例子了。哲学上表达知识是一种联系(好像,我反正记到课本上了,那应该是法学知识表达)我联系到了我对于成年人的思考。丛林世界之所以丛林只是因为看到了非二元世界的形态,这个二元世界我在做读书社团时听学弟学妹讲感悟时深有体会(鲁迅作品的阅读模板),当少年长大,发现三元四元多元世界。会遇到像基努里维斯在电影里的各种原罪拷问,但正如学弟一直谆谆教导,身边的朋友们一直耳提面命的内核——罗曼罗兰说的叭,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热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