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寒假,地方电视台放了孟飞版的《雪山飞狐》,《雪中情》的歌曲对应着窗外的皑皑白雪,从此这首歌就根植于我的记忆中。许多年过去了,甚至歌词,剧情都模糊了,但是只要听到这个旋律,就能想起那个寒假和皑皑白雪。

白茫茫的大雪里一对青年男女在行走。刀光剑影,有笑有泪。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毕竟都随着时间流逝变成了自己青春的一部分,随着音乐响起又悠悠地转回来,拨拉着我回忆的心弦。

大概是童年的滤镜,觉得后来翻拍的版本我都评价不高。最近听说连奕名也拍了一版,因为连奕名导演的《大刀》和《民国往事》我都印象不错,顺便把孟飞版的《雪山飞狐》也看了一遍。

孟版的南兰演员选的不好,金庸写南兰“肤光胜雪,眉目如雪”,孟飞版的南兰长相太一般了,连奕版南兰就好看多了。南兰生于官宦之家,有点小资情调,渴望那种罗曼蒂克的生活。因为父亲有一把冷血宝刀,惹来杀人之祸,被苗人凤所救,举目无亲之下以身相许。这样的女子很贴近现实生活,婚姻这个围城就破掉自己幻想的滤镜,苗人凤沉默寡言,理想中的妻子应该如胡一刀夫人的那种江湖儿女。这样的婚姻怎么能幸福呢?单纯的南兰,分不清世间险恶被田归农的情话所欺骗,也是情理中的事儿。

...

既然连奕名导演这版叫《飞狐外传》,就会弱化《雪山飞狐》里的情节,就看不到那种皑皑白雪的画面,这在观感上差了很多。重看孟版发现少年胡斐,原来是在长白山天池上边练武,回忆再次被勾起。

连奕名这版对有些人物的结局改动的挺大,袁紫衣和程灵素核心人物的结局没有变,其他如苗人凤为救胡斐而死,南兰最后却活了下来,小说里南兰最终郁郁而终,而田归农也在她死后自杀了,恶人难道就没有女人去爱了吗?恶人就不能殉情了吗?马春花没有如原著那样遇人不淑,执迷不悟。这样对小说人物是一种善待,影响了不同模式的感情状态。其实袁紫衣、南兰、马春花、程灵素代表是四种不同的感情状态,有的是爱而不得,有的是偏执任性。

不论看哪一版都觉得程灵素是最可爱,她不应该死。像龚慈恩、钟欣潼、邢菲都是漂亮的姑娘,但是金庸原著里写到程灵素是相貌平平,而且是由胡斐的印象中谈到的,不但容貌平平,还肌肤枯黄,脸有菜色,这个最初的观感恐怕就让胡斐很难喜欢上她。

...

程灵素其实和小昭、公孙绿萼是一类女子,金庸采访的时候谈到小昭说:“女孩最好不要太聪明。如果聪明你就任性一点,太懂事的女孩不容易招人疼招人爱。”金庸先生这句话是含着眼泪说的。

孟版的主角选择的都很好,其他的配角刻画的过于简单了,连版的药王,以及师弟,尤其是程灵素大师兄中间的胡子,特别能突出药王谷的特点。

金庸自己在小说后记中曾解释过,虽然从情节顺序上讲,《飞狐外传》的故事发生在《雪山飞狐》之前,但实际上他创作《雪山飞狐》反而在先,那时候程灵素、袁紫衣等《飞狐外传》中的重要人物根本还未在他心里出现。《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的胡斐不能完全视为同一个人。《雪山飞狐》中的胡斐,很象个翻版胡一刀。

小说里的历史背影不过是金庸的叙事工具,进入小说中的历史,是剪裁过后的历史,重点还是里面那点江湖侠义,因为中国人几千年来小百姓的生活十分苦闷,什么正义、公理的大都只能在武侠怪异的行文中得到一丝丝的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