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小队2》是DC继《守望者》之后的又一部反超级英雄力作,它与《守望者》的相似之处似乎不只有“反英雄”这一个点,大尺度、叙事方法等都有契合的地方。
开头的自杀一队集体送了人头,智者的血渲染开铺成了华纳的字母,这个略显血腥的序幕开启了整部电影的滑稽语调,小丑女依然作为真正的主角,在滥竽充数的一队阵容里不断插科打诨,哪怕是队友死了她还在拍着队友的脸追问一句“carry it for who?”。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前半部分制造了很多梗,但看到后面都发现它们不仅是一个梗而已,剧本赋予了它们更深的剧情内涵——血腥运动的老鼠恐惧症原来是童年阴影所造成,波点人的猎妈情结是因为他母亲拿他做实验,当这些有意味的笑点不经意间出现在这部喜剧中时,没有任何的抵牾,它们交织串联起了整部电影的背景故事。
《自杀小队2》在喜剧上比第一部好了许多,终于“喜得彻底”了。从各种物质书写的瞬间出戏的文字阐述到诡谲的人物形象、荒诞的叙事都展现了导演这次要把电影彻底拍成喜剧的决心。除了序幕里智者血染的“华纳”,电影还出现了三次直接的文字说明,最逗的是决战之前的那个“Suicide Squad VS Starro The Conqueror”,不知道的以为是在看综艺呢XD。鲨鱼王这个角色也比第一部里的杀手鳄更讨喜,完全动物化的形体、憨憨的性格让人感觉非常可爱。我堂堂鲨鱼神的后裔居然要当一个丑角,可能吗?!答案是真的可能,而且效果还很好。小丑女哈莉奎因则担当了整部电影喜剧元素的扛把子,她一甩第一部有时莫名正经的包袱,完全释放了自己内心疯狂的小宇宙(这或许跟和小丑分手有关)。一部电影下来小丑女可谓是骚话连篇,她在电影里把下雨比喻成”splooging all over us“,我愿称之为骚话的神。更让人捉摸不定的是她的行事风格,概括起来大约是”视人命(包括自己)如草芥,除了朋友“,前半部分一度觉得这部电影的哈莉奎因是个正常人,知道在战场上卖力、穿裙子高兴,但是当她枪杀了刚睡过的总统之后,我就意识到我错了,随之而来的是整部电影最长的杀戮表演,杀疯了的哈莉奎因全身散发着花瓣,花瓣所到之处无人生还,这段华丽的杀人演出完美地体现了这部剧的暴力美学。哈莉奎因的精神像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样会随时爆发,因此我一度在小丑女拥抱弗莱格时有一种她要拔刀刺杀后者的错觉。然而哈莉奎茵是不会对朋友动手的,这一点从第一部她说“你惹恼了我的朋友”就可见一斑。她无视规则、杀伐果断、神经兮兮,她在与朋友并肩作战的同时又时时刻刻地彰显着她的神经质特质,她代表着相对正义一方的同时更代表着她自己,疯狂的哈莉奎茵有时升起的正义感也能让她击杀恶棍,然而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秒会做出什么举动,导致了贯穿电影始终的期待遇挫,于无目的处体现出哈莉奎因这个角色的目的性与合理性,这就是《自杀小队2》的高明之处。
暴力美学的另一个扛把子是鲨鱼王纳纳塞,将人生吞活剥一直是最残酷的酷刑之一,而《自杀小队2》用一种非常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出来——纳纳塞不是凶神恶煞的食人魔,而是一个憨直的又保留了原始本性的鲨鱼,因此尽管鲨鱼王生吞活人、手撕敌人,它也不会让观众因恐怖谷效应产生过多的不适感。很多东西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一种深刻,《自杀小队2》没有将暴力描述为深沉、可怖的存在,而是用喜剧手法借助暴力反映了自杀小队的行动性质,将视觉盛宴和人性的光辉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内蕴的真实感。第二部没有过多地叙述背景故事,也没有大段的促膝长谈,而是将与人物有关的背景隐藏在了日常闲聊的只言片语当中。这种隐而不露的情感包裹着喜剧的外壳,更让人眼前一亮。而黑白两个杀手也体现了正义观的差异,出场时二人的介绍基本一致,只是前者代表了守序善良,后者代表了混乱善良,那个自称“和平使者”的人,和奥兹曼迪亚斯一样,只是为心中的正义不择手段的英雄。
说是“反英雄”,其本质还是超级英雄,哈莉奎因又是真正的主角,因为她是真的抱着“自杀”的心态去执行任务的,其他队员换了又换,而哈莉奎因则永远保持着她疯狂的正义。
喜剧+暴力美学=好片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