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记忆,我从未主动面对过。

今天,是解封的前一天。傍晚的楼下,孩子们的嬉笑声远远传来。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一员啊,但这样的记忆已如捕风般缥缈难觅。

那是我小学时的记忆。

我的小学,每周都有音乐课,或者叫“唱游”,是很开心的课——大家排着队,前往音乐教室,跟着老师的钢琴,愉快地享受音乐。虽然学的歌很多,但是每个年级都会有一首标志性的歌,用来在特定的“大场合”进行演唱。一到四年级的是什么歌,我几乎全忘了,只记得有一首“小螺号”,总之都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快乐的歌。但我至今忘不了的,是五年级的这首充满了淡淡忧郁的歌——《小小少年》。即使我已有十年没有听过它,它却常在我耳边回响。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久违地,打开播放器,听听吧!

当时啊,教完这首歌之后,音乐老师还给我们放了电影,也就是这个电影《英俊少年》。小孩子嘛,怎么可能认真看这种严肃写实的电影。至今,我只记得,男主人公曾经无忧无虑,与家人幸福地生活着,却突然遭遇了很大的变故,陷入四处奔波的艰难处境。

尽管这些事实只是普通的发生了,可这首歌已成为我小学时的最重要的回忆。对于小学的班级,我现在丝毫没有实感。一年级,我似乎当着爸妈的面,说喜欢一个戴着眼镜的短发女孩;二年级,有一个男生转学过来,性格很好,很受欢迎,我对这个男生非常憧憬;三年级,我被换了座位,原因忘了,曾经的同桌是一个褐色长发的害羞女生,新同桌是一个黑色长发的开朗女生,新同桌似乎让我不是那么内向了,她后来去了美国;四年级,似乎是很重要的一年,涉及小升初的关键成绩,但我对这一年什么都不记得了;五年级,我只记得学会的这首《小小少年》,以及最后一天放学,曾经的班长献唱一首《Trouble is a friend》。

无数次,我竞选中队长,最后都因为票数落后,只成为小队长。爸妈对我说“你太内向了”,爷爷奶奶对我说“老闷”,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小学,对我来说,宛若一座冰冷的宫殿。初中的我,欢声笑语,从未回忆。高中的我,心力交瘁,无心回忆。

楼下的欢笑,已经远去。已经天黑了。

我小学时的欢声笑语在哪?

在一条街上。

幼儿园快结束时,我爸妈转行了,开始从事零售业,在一条街上开了一家店。那条街每家店前的空间,很大很大,还有阶梯、斜坡、花坛、大树,这给了孩子们得天独厚的娱乐条件。假日的上午,我往往在家做作业啊、练字啊,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午饭后,我就到店所在的那条街,和其他店的孩子们玩各种无聊而有趣的游戏。甚至不吃不喝不拉,玩到晚上七八点,也毫无倦意。

那正是“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的美好时节啊。

孩子中有哪些呢?
有1位比我大5、6岁,我们遇到什么不懂的,都去请教他。
有1位与我同龄,他遇到不会的作业题,会请教我。我和他还打过架(当然,我输了)。
有3位比我小两三岁的样子,不过我从没有以年长者的角度看过他们。都是一起玩的朋友啊。

除了户外各种杂七杂八的瞎玩,我们也玩网络游戏,主要是《赛尔号》、4399。

《赛尔号》,当时的孩子都玩这个。如今想来,这游戏丝毫没有体现我的任何想法,只是我当时的跟风的产物。

4399,这个反而玩得多一些。这么多孩子,双人游戏,一把一把轮流玩,才是乐趣所在啊!

可悲的是,我家店在那,也有一台电脑,但我毫无归属感可言:第一,我父母严格反对我玩游戏,碰电脑更是不让我碰;第二,我父母并不希望我呆在店里,这会影响顾客购物(或许并非如此,但当时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可能这也是造成我自卑感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永远只能,永远只能,在别人家玩。永远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你想玩吗?你不想玩我就接着玩了啊。”别的孩子的一句无心之言,可能就令我无比惊恐:“我玩!我玩!”

我天性不愿求人,可若是想玩,只能忍耐,或是讨好。

真是可悲的经历。

尽管如此,这也是那段时间最愉快的经历。

“那段时间”大概有六年。随着我步入初中,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