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说吧,《倩女幽魂》就是个B级片。就是那种在有限投资下,靠低级趣味吸引观众的那类玩意儿。打个比方他就像是零食里的辣条,毫无营养,吃到肚子里的除了辣椒素,味精就是防腐剂。我不禁感叹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还真是无知啊,连这样的片子也能奉为经典。

小时候记忆中张国荣和王祖贤的爱情故事简直是惊天地 泣鬼神。现在看来就是编剧导演随手抓来的各种烂巧合、擦边梗、外加屎尿屁喜剧拼凑出来的三流情色故事。

纵观张王二人从相识到相爱,一会摔一跤抱作一团,一会不小心走光,一会又不小心袭胸,实在没梗了又随手抓条蛇来拖时间。而且这些桥段拍的又臭又长。为的就是尽量满足观众的低级趣味。

其中有一段宁采臣被姥姥追,他往梯子上爬,姥姥的大舌头把梯子扯了,宁采臣就在空气中继续爬梯子的动作。看到这我都惊呆了,这不是猫和老鼠这样的卡通片的处理手法吗?徐克居然给拍到电影里了。

另外兰若寺的建筑构造也是乱七八糟。想用什么随手抓了就用。比如兰若寺明明是在深林里,可为了唯美忽然就出现一个大湖。让观众看了一头雾水,看完也不知道这兰若寺到底多大,有几件房,有没有院子。

鬼神世界除了不能见光,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世界观。黑山老妖和姥姥到底啥关系。为什么要把小倩嫁给他。这些都没有交代清楚。

我原本最喜欢的角色是午马饰演的燕赤霞。午马有一种特别潇洒的大侠气质,他的燕赤霞从表演到造型都都非常的对味儿,就让你觉得这人有胆,有料,有故事。只可惜,这个人物在剧本里写的也不好,人物动机前后脱节,人物前史也交代不清。比如他从不问世事的隐士,如何愿意绞入宁采臣和聂小倩的麻烦事,这其中的人物动机转变就缺饭铺垫。他是鬼即恶的价值观的转变过程也过于草率,只是宁采臣说了他几句就想通了。

同样是神鬼题材,徐克的另一部电影《青蛇》就比这部要好太多了。比如法海对于人妖区别的观念转变就要深刻和细腻很多。

骂了这多,最后说说亮点。影片还是有鲜明的徐克的印记。姥姥的大舌头已经成为经典,这自不必说。黑山老妖的黑袍之下一堆的人头造型非常惊艳。还有宁采臣三人逃到客栈,燕赤霞发现客站已经被黑山老妖控制,他掀开锅盖全是人头,帘子后面是一整一整面墙的骷髅。这样创意都是徐克擅长的,他的造型和场景设计中带着一股邪气,还有着明显的日漫风格。使的影片在视觉上总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其实《聊斋》中《聂小倩》这个故事原文也是非常精彩的,其中的燕赤霞就是一个非常出彩的人物,比几部影视剧都要好。大家可以去看原著,不过蒲松龄惜墨如金,聊斋原文过于简练,大家不一定看的习惯。我推荐大家去听王玥波的聊斋评书,聂小倩那一章演绎的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