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圣诞老人》相对于博比·法雷里的前作《冠军》而言,是更加强调虚构体验的电影,在《冠军》中的观看动力始终有一个极其清晰的来源,即一个专业篮球教练需要教会低能儿篮球队打篮球,在电影一开始就已经挑明了所有人的缺陷,尤其教练本人,意味着这是一个由缺至圆的过程,得益于所有角色都有面对自身缺陷的信心(对教练而言是一个累积过程),观看层面的信心以及电影的运行路径得以建立。《亲爱的圣诞老人》在此方面则有所不同,它从小胖写错名字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部从内到外都完全虚构的电影,拥有超能力的撒旦将满足小胖的三个愿望,小胖的缺陷显而易见,但此作的观看动力来源却不是完善他的缺陷,而是他的缺陷导致了所有虚构的产生,利用完全的虚构再返回电影中把关于小胖的一切补全,可能会给人一种见一步走一步的感觉,但往往如此,我们才能跟随小胖逐渐建立起相信,小胖去到演唱会,Post Malone直接走出来跟他聊天,我们怎么能不相信?
演唱会,很容易联想到沙马兰的《陷阱》,引用Ganzo影评的一句话:“库珀越是努力掩盖屠夫的身份,屠夫就越是将他塑造成一个理想的美国父亲”。小胖和撒旦则不需要掩盖什么,撒旦的超能力可以让Post Malone的演唱会为小胖而开,观众为小胖上台表演欢呼,并且作为一个极其闪光的核心场景呈现出来。
无独有偶,博比·法雷里的哥哥彼得·法雷里在今年也拍了一部关于虚构的电影《瑞奇·斯坦尼克》,两部电影在思路上有些类似,但体验却没有圣诞老人强烈,可能是因为瑞奇在电影里做的所有事都需要自圆其说,电影会因为害怕观众不相信而选择增添更多合理化的理由来自圆其说,但恰恰相反,电影和观众都应该清楚明白,我们在相信虚构之后,已不再需要那么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