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环境下,开始的我完全没有理解和代入那个年代的艾滋患者中,觉得艾滋是自己的责任,而破坏是对自己愤怒情绪的发泄。但是剧情的推进展示的是不同的一面,科研进展迟缓,特效药几乎没有希望,疫苗更像是天方夜谭;能延缓病情的药昂贵且难以获得;保险拒绝理赔,甚至在死后也难以获得安葬的权利。贴上艾滋病患者的标签意味着不公正的待遇,只能看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慢慢熄灭。
但影片表达的不是这种悲伤绝望的氛围,是活力的诉求,愤怒的嘶吼,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沉默意味着死亡,行动代表着生存。改变了我对艾滋病代表的滥交,活该去死的看法,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生命的活力和对死亡的恐惧。
可惜我们还是沉默的大多数,任由社会异化污名化艾滋病和同性恋的标签。最后将骨灰洒在那些所谓精英却不作为,不在意边缘群体的生命和权利的脸上时我笑着流泪了。终于体会到至死的抗争精神,为自己作为人该有的权利的斗争。
评价中所谓的破坏,自私和应该对自己负责的言论就是没有体会边缘群体的处境。当然毕竟大多数人都不会为他人着想。影片中两次死亡出现的标语:沉默意味着死亡,行动代表着生存。我们的权利不是靠当权者的施舍就能得到,而是靠行动和斗争为自己争取人权。看着上世纪法国人的斗争,希望我们也勇于为自己正名,作为边缘群体,每分钟120下心跳的活力才能为自己和群体有尊严的表达自己,有尊严的活下去。
献给艾滋患者,同性恋和一切边缘人群的礼物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