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部电影《时时刻刻》,故事里一个女作家说,为什么她的故事里非得有一个人物死去,她的答案是,为了对比,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此刻,这部电影里的梅的结局也正是如此,当看到他即将开始新的人生的时候,却迎来了生命的终结,与他所帮助逝者寻亲的人的热闹葬礼相对比,他的葬礼空无一人。

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年独自生活,但细节却一丝不苟,家里以浅色为主,各种家具、杂物井井有条,就连吃饭也是整整齐齐,有着简单却严肃的仪式感。他把自己的习惯也带入了工作,将需要帮助寻亲的逝者照片细致地整理、贴好。在外出的火车上,桌面整洁,偶尔掉了一块面包碎屑也小心拾起,放入茶杯中,就如同他寻亲过程中,即便遇到了无数次拒绝,仍坚持到底。

其实每当他翻开一本本逝者的相册,我就感到一阵唏嘘,照片里充满了生活的精彩瞬间,有小孩的欢笑、少女的微笑、与家人宠物的合影……就如同我们本身的生活。然而,当这个人离开人世,那么这本精彩的相册,仿佛也瞬间褪色,里面的内容变得无足轻重,整个世界就好像彻底擦除了这个人的存在,我相信这在任何人的心里都会带来一种悲凉的孤寂。

而梅,是唯一打开这本相册的人,也是唯一愿意帮助逝者找到亲人朋友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带有一种使命感的工作,在考虑成本的时代,公所决定取消了他的工作岗位,而梅刚接手了一个61岁老兵的寻亲案。此时的他,选择将寻亲走到底,就如同他一丝不苟的人生态度。

梅走访了他的同事,发现史塔克是一个仗义执言的人;走访了他以前的情人,发现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走访了他的“乞丐”朋友,发现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走访了他的女儿,发现他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

最终,史塔克的葬礼,来齐了他的亲朋好友,而在这一天到来前,梅却因为车祸离世,当天也是他下葬的一天。原本与史塔克的女儿有新的开始,但这一天,他却彻底地消失在了人世。

其实如果电影停在这里,我会觉得导演和编剧故意营造车祸,赚取观众眼泪,但直到梅冷寂无一人的埋葬路上与他所帮助的史塔克的热闹葬礼擦肩而过时,这时给我的内心反而带来了一阵突然来袭的震动。

此刻,所有被梅帮助过了的人的灵魂一个个聚集在梅的墓前,他们在感谢,也在迎接。此刻,死去也有了新生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