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迪伦浪荡的风范。但浪荡不仅在于音乐创作,也同样会体现在人格上,于是重复的剧本-艺术的执拗和人性的滥俗又同时出现了,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其充满争议的地方。但我想音乐就是音乐,让音乐成为其本身吧。迪伦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自身的才华,更有时代的助推,甚至,有投机者的部分属性。他最大的成就和争议就是民歌人拿起了电吉他,但其实迪伦很在乎观众对他的看法,所以电影中他返场又拿起了木吉他…这样拖泥带水,因为他是很在乎那个钱的。迪伦因民权运动而起势,后期也不为人民群众发声,他一直强调“他不在那里”…“那不是他”,但是你在哪里?

说回这部电影,甜茶能用技巧模仿迪伦的很多方面,比如说话的方法、与对方讲话时的表现,但迪伦犀利而略带柔情的眼神,甜茶永远模仿不来,甚至用呆滞、木讷去替换,这是比较失败的一点。当然完全的复原对于传记片来讲也太不现实了,何况是一个目前存世且影响力依然强大的艺术家。当一个伟大者对他的作品、身份依然具有巨大影响力时,后来者是不敢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太大改动的,因此会既丧失扮演者自身的特色,又囿于本人的巨大影响力而左右不得,进退维谷,最终导致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