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版加剧场版的一点杂想,非影评。仅谈谈AT Field和人类补完计划,我最喜欢的设定。

主角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从小就为他人而活,顺从、怯懦,别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因为想要收获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赞扬、别人的需要,他强迫自己按照别人的指令行事,敏感,卑微地讨好别人以让自己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否则,他则一无是处,不配活着。

主角从来没有被人理解过。他人的忽视是一方面——他的光环太重,与初号机的高匹配度让他背负上更重的枷锁,“为了人类的命运而战斗”,因为有了足够的能力,没有人在意他是否想要去战斗。他就这样被其他人架着挡在了人类面前,与使徒对抗。看似没有人强迫他,但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责备、每一句赞扬,都无不是无形的丝线,让他成为了那个提线木偶。主角本身的性格也是一方面——他不说,他默默地坐在那里,封闭自己的内心,却渴望别人能理解他。我要怎么理解一个不表露自己的人呢?他就这样等着、等着,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无助,关怀他,拥抱他。但他从来就没有给过别人机会。他始终将自己包裹在那层厚厚的壳里,拒绝任何人的进入。因此,除了拥有“神性”的渚薰,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理解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试问世界上有哪一个人能说自己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没有人会在别人眼前展现完整的自己,总有所保留,有所遮掩,总有不知道的经历,总有不知道的瞬间。每个人眼中的你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理解的你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男主最初选择了进行人类补完,我丝毫不感到意外。他没有因为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而厌恶这个世界,厌恶其他人类,反而是厌恶自己(这点明日香也一样)。他渴望他人的理解,所以当这个机会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欣然接受。人类补完计划,每一个人都能够完整地看到别人的想法,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完整的自己。

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用说被别人理解,人自己都很难理解自己。是,你对自己有着自己的解读。但别人的想法也在左右着你对自己的理解。“TA认为我是一个…的人,我是这样的吗?…也许TA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说不定我确实…”就这样,你也在他人的影响下迷失了自己,在他人的目光下异化,你原本理解的自己,似乎也不那么正确了。

所以,“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EVA中也许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人类补完计划。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让每个人的思想做到真正的交融。你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人对你的理解,拼凑起来,你就找到了你自己。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你自己。同时,因为他人也可以看到任何人的思想,他们也可以用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你。不用再担心无人理解,不用在被其他人伤害,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但这是真的完美的世界吗?

每一个人的思想交融,每一个人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思想,TA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看到每一个完整的人,但这个时候,还有个体的概念吗?当所有人的思维都变得一致,当所有人的经历、记忆都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体,该如何区分个体的差别?

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我有着和他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记忆。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所以我能够找到我的存在。“他人”也在定义着我的存在。因为有了我,才有了他者,也因为有了他者,才有了我。如果没有他人的概念,那也就失去了自我的概念。当心之壁消失,所有人的思想合为一体,就失去了他者的概念,即失去了自我的概念。没有了自我,又何来理解?

1984里有一句口号,“奴役即自由”,虽然听起来离谱,但也不无道理。当一个人单独存在于着世界之上,无所不能,没有限制,那么自由这个概念真的会存在吗?TA可能从来都不会思考自由,因为那对于TA来说是无形的,是超出认知范围的。只有有了对比,有了被束缚、被限制的实感,人才能够感受到自由。没有了地的限制,上下将不复存在;没有死亡的限制,生命将不负存在;没有肉体的限制,灵魂将不复存在。这不禁让我想起来量子力学里的概念,只有被观测到了,我才有实体。如果没有了他人的目光,我则不复存在。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男主在最后拒绝了补完。他回归“自我”,重回到了那个经历了第三次冲击的世界上,那个他不被人理解的世界上。想要获得自我的概念,就必须要接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伤害,这是获得“自我”的代价,也是拥有“自我”的保证。

所以,你会作何选择——一个人人理解彼此,但同时没有“人人”的世界,还是一个处处充满隔阂,但人人拥有“自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