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loop的故事以至于一开始还以为《因果报应》也在暗喻loop,既没有平行世界也没有时空循环踏踏实实讲了一个现实的故事真是太好了_(:зゝ∠)_
私人性很强的想到哪写哪……
影片的前一个小时荒诞混乱且无序。节奏这件事是印度电影的通病,通病的像印度警察扇耳光一样????第一个小时的铺垫过后剧情在父亲斩首修车工中爆发,这时剧情便彻底撕去前一个小时的喜剧外衣,编剧开始收线。撇去节奏这点叙诡和剪辑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看不见的客人》是top不要拿这个比了)。无论是故事开始时的买玩偶送孩子,还是赛尔旺和马哈拉贾两条故事线的处理都在最初起到了迷惑作用,且不影响观众对「这单独一段故事」的理解。如果你将这些插叙重新按照顺序单独剪辑,你会发现他们的故事是完整的。我觉得作为以叙述性诡计作为主要手法,尽可能在视听语言上「欺瞒观众」的电影,《因果报应》能将各自的故事讲清楚并成功达到欺骗大部分观众的目的就已经是十分优秀的了。
故事进入第二个阶段,观众清晰明了地知道马哈拉贾是为了一些真正的原因做出荒诞行事以后剧本便不再有喜剧色彩(除了警察线????)。色调在此时转暗,我们也意识到马哈拉贾找到犯人并不只是简单的绳之以法甚至打算直接行使暴力。那么第二个阶段吸引观众的点就是:马哈拉贾的动机是什么?这个时候对悬疑片套路比较了解的朋友基本上已经意识到女儿线和父亲线不是一个时空(女儿不止一次说要和父亲即时视频,但父亲看的全部都是录频),但因为同时有赛尔旺线的存在以至于我们在观影途中无法认识到女儿此时是生是死。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片子处理的很不错的地方。作为一部悬疑电影在提前得知了一个真相以后仍会为主角后续的行动揪心,将悬念设置。赛尔旺和同伙的穷凶极恶不断逼近,同时赛尔旺线的收尾也要比修车工线快和急促,仅仅第一个阶段后的半个小时。节奏远比第一阶段紧凑(事实上我也觉得第一阶段的部分闪回可以做的再删减些)。在揭示报案真相时,色调不再像马哈拉贾初次时采用暖色调,而是更为真实的打光+灰色,并且对马哈拉贾使用了虚焦镜头,更像是现实里的询问。意味警官对马哈拉贾的报案询问不再是捉弄而是货真价实的受理。
我看见有别的评论说电影里反应印度警察的腐败还有一个地方是警察遗孀被杀害警察不作为(忘记长评还是短评了),但我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她们的死去让印度警察短短几天之内支棱起来破获了这桩恶性案件(同时和后面警官说:如果是你的女儿遭遇了这种事你会怎么做呼应。)因为同是警察且有家人所以才加速了案件的破获。
赛尔旺对女儿下毒手这里是我认为最符合「因果报应」这个译名的一幕,也是我觉得译名极佳的根源。结束第一轮施暴,过肩镜头给到墙上父女的合影,赛尔旺对于胖子提议的第一次停滞;中间三人探讨马哈拉贾的晚归与女儿的意外归来;对胖子第二次提议的停滞(墙上合影只露出父亲的一半)。这些都是这场悲剧的重大转折点。赛尔旺几次可以就此收手,但都没有。于是一环扣一环,他种下的所有因都在他的女儿身上得到果,他伤害了别人的妻女,最终他自己也得到了报应。同样,赛尔旺额头的疤痕和女儿头上伤口位置相近,意味着这场因果报应以血还血的开始。
这部印度电影女性角色塑造的真的非常棒。女儿那句我怜悯你真是太有力了……她将黄金丢给赛尔旺的时候可能认为赛尔旺是入室抢劫(毕竟这人前科如此)。双脚被打断依然坚持被老师扶着来到现场直面为自己刻下伤害的暴徒,她拥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和敢于从头再来以及千金散尽的勇气。马哈拉贾将她培养成非常耀眼的女儿,并且深深以她为豪。老师虽然是配角但是能看出她重视学生尊重学生,而且愿意主动去维护学生的利益。我印象最深的是赛尔旺的妻子……在警察如此粗暴蛮横的扇丈夫耳光时直接拉开对方据理力争,发现丈夫本性时又断的如此干净……不因为陌生警察的话去怀疑丈夫,也不因为是自己的丈夫就盲目相信。丈夫被抓走时哭着说我为了你和家族撇清关系,一个猜想会不会她的出身称得上下嫁。所以赛尔旺对带来更好的物质环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最后十分钟镜头太过有力,为女儿生日买的红宝石黄金脚印,亲手打断的双脚留下的脚印,血漫过的脚印。对比讽刺冰冷又残忍。
从入室抢劫伤害他人妻女开始,到黄金丢在自己身上伤害自己女儿结束。自己额头的伤痕,女儿额头的伤痕。「我希望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的成长的极为出色的女儿。头顶的垃圾桶,床下的垃圾桶。生日礼物的红宝石黄金脚印,走出新生的血漫过的脚印。种下什么样的因便收获什么样的果,环环相扣,因果报应。所以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标题。
PS:伤害了女儿所以报应在了自己身上这个逻辑完全没有问题啊(;´Д`)而且女儿她真的不在乎赛尔旺啊。她觉得被狗咬了一口是真的觉得对面是狗,她还要考试复健忙着和人生赛跑哪有空管路边一条啊。这个片的重点不是性暴力而是你对他人犯罪终会以血还血所以管好你的作案工具啊( ´_ゝ`)旦
PSS:印度人都知道不直接拍受害者了(叹气)
我真的好喜欢《因果报应》这个译名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