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纪子不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上网,大概八九岁,虽然父亲约束得比较严格(每天只能玩多长时间),但这也养成了我守时的习惯。其实父亲是不乐意我玩电脑的,他认为我把太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上,也会把太多的情感消耗在网络上(谢天谢地,我没有过网恋的经历)。
在我还没学会上网的暑假,父亲会把我逼出家门,因为我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朋友。有一位,比我小一岁的女孩子,当她回外婆家的时候,我就没有朋友了。我自然是没觉得有任何不适的,但是父母对我的社交能力很担心,他们用一种生硬的方法让我去社交——那天父亲对我说:「你不要待在家里,你出去,你要交到一个新朋友再回家」。后来我没有主动回家,到了饭点父亲将我寻回,我蹲在水房门口的草丛里摆弄花花草草。「你下午交到什么朋友了吗?」父亲问。我心虚,因为我没有,但我嘴硬,又害怕被责备,虚张声势地说我有交到朋友。「你的新朋友呢?」「花花草草朋友。」我告诉父亲,他没有再跟我说话。
从那以后,我为自己找到了「可以不用被逼出门交朋友」的事儿,读书。可惜我阅读成人化的文字太早了,那些巨大的情绪冲击让我很快就不再像同龄的孩子一般思考问题。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十五岁了,或者说希望自己十五岁了。我只好在一群小学生里,掩盖自己已经十五岁这件事情。
后来我学会了上网,也谢天谢地,我终于知道“有朋友”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喜欢玩游戏,摩尔庄园就是我的废墟.com。我喜欢唱歌,yyfc就是我的废墟.com。我喜欢写作,暗地病孩子就是我的废墟.com。在连接上这些网站、与一些人建立了可以交谈的关系的时候,我就像纪子一样,伸手碰到了一个我憧憬的世界,这些十五岁的人啊,他们没认出来我几岁,在跟他们交谈的时候,我不需要假装自己还是个小学生。再后来,豆瓣和乳齿象也成了我的废墟.com,在这些地方也遇到了对我来说相当重要的上野站54号们。
我是在上高中之后才变得不那么内向的,但我依然保留了网络社交的习惯,像一种经历进化也未能改变的本能。父亲的忧虑也许没错,像我和纪子这样的人对他人太好奇,又太胆怯了。当我们可以透过一层面纱去窥探网页背后的人的片段——声音、相片、文字等等,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养料滋养幻想,幻想中的美好场景是童年的那个下午,我告诉父亲新交到的朋友是怎样的,伊喜欢听的歌曲,伊喜欢读什么书,伊现在在烦恼什么和开心什么,我不需要再去说,「喏,花花草草朋友。」
十五岁的我愚蠢又天真,那是最好的十五岁,也是最烂的十五岁,当然我早已越过了她。但我现在依然对于在现实生活中交友有些胆怯。因为心智的一部分似乎并没有发育,一直留在了十五岁。我只好在一群大学生里,掩盖自己只有十五岁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