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是近些年唯一吸引我去影院二刷的影片,还是那个让人开心的开心麻花。不乏有说这是一部恐怖烂片的声音,人生充满欺骗与被安排的马继业,堪比Truman的日常生活确实让人感到窒息,尤其是在近些年女权的觉醒以及对男凝视角强烈批判的环境下。但恰恰是这部电影完美展示了封建大家长的教育理念下,为了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到极致的疯狂案例。(这里封建大家长不止指代中式,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家长对贵族王子公主的教育与东方相比只是有过之无不及。)目前的西方教育,至少从他们宣传的内容来看,亲子关系相比东方更加平等和尊重。又要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马成钢是大富豪,有相当殷实的经济基础,但其上层建筑还处于封建大家长时期,这并不由他个人的意志以及能力而转移,他出生在那个环境中就是那样子的人,也就拥有那样的想法。那就是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可以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哪怕方法是不堪的,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的。其实我觉得相比大多数别的家长,马成钢已经很棒了,他是真正把言传身教给做到极致的,为了培养马继业的意志,不惜制造一个十几年的虚假世界。马继业也确实磨练出了非凡的意志,从世俗层面来说,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但这恰恰忽略了另外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世俗的成功呢?从我的理解来看就是,追求世俗的成功是我们向往自由的筹码,是我们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之所以马成钢的封建大家长式的思维逻辑让人窒息,就是因为他忽略了自己殚精竭虑来教育儿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儿子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家业只是家族继续以上等人(或说:有钱人)存在的一个方法,但为什么要成为上等人呢?成为上等人的目的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多的时间按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其次,封建大家长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忽略下一代的独立属性,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群体活动给人类带来几亿年的优势,团结这股力量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观念。但对于个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革新,差异化才是真正的引擎。所以不管是从功利的角度(社会进步),还是从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角度来说,父母与孩子建立一个平等且互相独立的关系愈发重要。父母最多给孩子提供一个生长的土壤,真正决定一个人发展高度的是人自己本身。父母是比孩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要多,自然积累的经验也就更多,这就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陷阱。孩子和父母的生长环境不同,也会孕育出幼稚但新颖,可笑但时尚的思想。除了马继业,电影中马大竣的角色以非常少的戏份相当大的触动了我,看到马大竣在喜马拉雅山顶喊出:“老马,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这一段的时候感触真的很深,中国小孩儿从小就在努力向家长向老师向所有人试图证明自己在世俗上取得多大的成就。但其实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我们不需要让任何人瞧得起自己,只要自己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己瞧得起自己就好。这个道理,马大竣明白得不算晚,他打破了电影的第四面墙把这句话喊给电影前的每一位观众。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虚伪与赞扬的世界中,一定要坚守心中的木棉,保持自己的欲望。我的理解电影是想表达人最终还是要去追求自己的那份愿望,封建大家长式的关爱应该给予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人的尊重。除了如何改变教育理念的问题以外,电影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讽刺各经济阶级的思想状况。诚然马成钢仍旧固守封建大家长的逻辑来对待自己的家庭,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总体上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封建大家长,虽然一切都要听他指挥,但他也在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没有逃避一丁点家庭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捐款)。从这点上来说,电影有在美化上层阶级,或许这个阶级麻花不敢触碰。对于开汉兰达的中下产则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了小资产阶级嫌贫爱富的丑恶嘴脸。粗旷的经济发展,以及道德责任传承的缺失,使得新一代有不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虚荣不择手段。虽不至于礼崩乐坏的地步,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古训已荡然无存。最后说一说电影的搞笑部分,还得夸夸开心麻花,每个梗都恰到好处,使得如此沉重的话题在两个多小时内轻轻松松的展示给观众。有些梗可能会冒犯到一些人,但仍处在冒犯的艺术之内,笑到最后,一句回家吃饭,顿感泪目。尽管时间在我们的身体上汹涌的流逝,就让我们在喧嚣中干杯,在物化世界的压力下寻找内心资源,“别互抄答案人生各自交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