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是一部好看的、令人难过又感动的战争电影。
关于历史改编、立场倾向、“又蠢又坏”之类的问题现在已经不想去辩驳,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和目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难以被改变的,反正我自己在看电影前和看电影后,都没有感受到有这方面的不妥,再有就是我觉得这根本不需要我们再来质疑,因为在电影上映之前有关部门已经进行过审核和删减,那里有比大多数普通人更懂历史和意识形态问题的人,说得难听一点,他们是抱着“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工作原则去进行审核的,毕竟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自己也得倒霉。而且这又是一部关注度非常高的国产大制作电影,对其所采取的审核力度可想而知。
我第一次知道《八佰》是去年(2019年)看到它撤档的消息,开始还不太了解这部电影到底是讲什么故事的,只知道是一部大制作的战争片,后来看了预告片,又看了一篇文章才了解了四行仓库的事,好难过,当时看文章就哭了。听很多人说中学历史课本上就有这个事件的记录,但是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当时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现在变成了一个家国情怀很重的人,不知不觉,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这大概就是教育的力量吧。之后就一直期盼《八佰》能早点上映,无论这个电影拍得怎么样,八百壮士的故事本身就足以打动人心了。
通过电影的视听语言来讲述这个历史事件催泪效果十足。我最喜欢的几场戏或者说是一些设定有:1.第一日,仓库关门打日本人的那场,之前完全没想到仓库的门会突然关上,而且电影的镜头是在仓库外拍的,后来场景转换到逃兵们所待的那间屋子,镜头依然是对着关上的门,这时候换成了仓库里屋子的门,整场战斗都只是听到声音,没有画面,这个视角看上去非常有意思;2.夜袭,开始在黑夜中双方打得一团乱麻,此时的配乐也非常得紧张和急促,有人大喊一声开灯,仓库内的灯光瞬间亮起,这个时候配乐也变得悲壮、感动起来,当时看得心里是既热血又难过;3.最催泪的一场戏,就是陈树生及其他很多位战士绑上炸弹跳下楼壮烈牺牲,如果只有陈树生一个人我可能还能忍住不哭得那么厉害,但是没想到一个个战士接连跳了下去,报上自己的家乡和名字,我真的控制不住了,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我肯定会哭出声,坐在我左右两边的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也在啜泣,我还是第一次在身边见到有男生看电影哭成这样的;4.冲桥那段戏的最后,也算是正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在南岸民众伸出的无数双手中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握紧的拳头上,这是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去电影院看的是IMAX,画面和声音效果很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开始还不太能适应那些逼真的枪声和爆炸声,一个人坐在那儿看挺害怕的,仿佛自己也在战场上,相应地也就更能体会电影中角色的心情。每次看到战争年代的东西时都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也为几十年前经历过这些苦难的同胞们感到痛心。如果能活着,有谁不想活着呢;如果能回家,又有谁不想回家呢。但我们的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上海也要沦陷了,之后就是南京,这个当时的首都竟然发生了大屠杀,根本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时代,整个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颠沛流离,于是,“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是真正的英雄。真的越长大越明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些词的意义了。
那封军官写给妻子的信的最后一句写着“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看完电影之后我也在想,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像那样欺负我们中华民族了,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其他国家!联想到现在的国际局势,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在各方面不断地针对我们,我们国家在艰难中努力地求发展。“战争背后都是政治。”我一直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也一直认为个体的命运是逃不出所生存的时代的,两年前看《无问西东》的时候也深刻感受到这一点,每个人都是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的。可也不必太过消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想只要我们做好自己这一代的事,就是既对得起前人,又为后来人作了贡献的。
今天是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到今年(2020年),是75周年。那个时代,其实并不遥远,我们的身边,还有着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在那个时候,年纪比我现在还要小,却要在不知道哪天才会结束的乱世中艰难地求生存。不知道是哪部影视剧里有一句士兵说的台词非常戳我的心,他说:“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 看《八佰》前后,多次想起这句话。我的国家和民族曾经经历过什么,如何得来了现在的和平生活,我记得的。全民族抗战爆发,八百壮士誓死守卫四行仓库,距今仅83年。

2020.9.3

...

Ps:2021年秋天,我终于去了四行仓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