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过这部电影,但因其其貌不扬的海报始终没有看它,今天终于得以欣赏。不能说没有失望,不然我也不会打四星,只能说在看的过程中心情波澜起伏,好不复杂。

电影始终是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叙事的,也是从他的视角一点一点把事情的全貌给揭开。这就导致了在前三十分钟这个孩子一水叛逆的想法老想让我穿进屏幕把他的头拧爆。

但这不重要,我主要还是想谈谈片里的女主,也就是那个被骗婚的同妻。电影里她在佛堂前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我有错吗?我努力做个好太太好妈妈,然后我丈夫变成同性恋,我儿子跑去跟敌人住,请问一下这是什么命?凭什么我要有这种命?凭什么连保险金都不是我的?这样公平吗?不是说好人有好报?所以说是我做的不够,还是我不是一个好人?好,我就坏。我就坏到底。我坏给你看。”

这段台词着实看得我很爽,甚至让我想到了艾德温·范克里夫,也许他在暴风城外也有这样一段自言自语。但是两个人的后续故事还是截然不同的。范克里夫确实坏到底了,而刘三莲只是把“你儿子是同性恋”这个老人很难接受的消息告诉了小王的妈妈。甚至三莲和小王的妈妈最后都双双原谅了小王。我们归根到底还是给它披上了喜剧的糖衣。

至少在我看电影前八十分钟的时候我都一直认为这会是个悲剧,一部分原因是我看电影之前不会去看电影的标签。因此我对电影的结局其实是不满意的,它催泪与否于我而言并不重要,因为这个故事的发展本不应该是往这个方向走的。当然可以说这样是艺术处理,但我确实不太喜欢。

在艺术上,靠变故、车祸、意外实现的悲剧都不是好的悲剧,真正好的悲剧是所有事情都是合逻辑的,所有人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事情仍然无可挽回地缓缓滑向溃败,没有赢家,没有幸存者。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这是别林斯基曾经对于悲剧的论断。这个电影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阐释。这个故事里三个人都没有错,尽管骗婚这件事看上去像是男主懦弱的体现,可他也只是想要一个所谓正常的婚姻和婚姻能够给他的所谓的“正常”。可是我们的文化决定了婚姻的价值在于繁衍,而不在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