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穷困、善良、富裕、冷漠,当四个词汇如液体随机组合,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

三次泪点:隋福利求他爸爸捐款,他爸爸同意;张望和医生妈妈说“我不想死”;最后张望离世,妈妈唱歌。

反复出现的歌词:“生来就不哭”,从骨子的顽强到面对现实的不得不“自愿放弃”,是多少人的无奈。张望的形象是典型但不具有现实普遍性的。一种倔强,一种面对病情和家境困难的抗争,懂事的小张望是反复横跳考量的。

而她为什么这么勇敢,这么为别人着想,我认为是基于单纯。没有接触过物欲诱惑,她很多时刻都是“性本善”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提问这个世界。“为什么没人捐眼角膜?”“画画真的能卖钱吗?”整部电影基于她这样的性格特点做文章,刻画了一个来到人间经历重重磨难的天使形象。

那么与张望对应的,其他人,他们是恶吗?有待商榷,他们又经历了什么,社会给了他们什么,让他们有着这样的形象特点。

冷漠到善良的转变,需要社会的影响和推动。隋大富起初是冷漠的代表。因为结合他的性格来看,他好赌是个生意人,面对之前的借钱表现得非常顽固,他不明白死亡和生命对于一个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即拥有和失去的不止是金钱。但后来自己儿子哭的稀里哗啦,他同意了。我在他眼中看到了浓浓的父爱,可能大富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捐钱,他以为是出于对儿子的妥协,但我认为这时候的他心里萌发了善良的种子。

从影片名就可以知道,美好的东西总是要毁灭给人看的。面对张望的死不出意外,但是她的死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情温暖真的发生了巨大改变吗?这场所谓的博弈真的赢了吗?小月未婚夫拿了自己的两万块钱出来;包工头捐了一万块钱,大富捐钱,红衣阿姨捐钱等,内在推动力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影片没有告诉我们深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