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候看的电影了,应该是初一初二的时候。现在是 2024.10.26,b 站推荐了这部的解说,薯条说影,“都10年了,怎么还是没有一个能打的国产青春片”。

现在上了大学的我来看,这部电影并没有吹的那样那么神级,顶多就是中等的,虽然看这部电影确实脑子里会回想起以前的一些青春热血经历,会被触动,会有中学时期比较愣的冲动义气,也会想到那个他,会想起青春期的美好和奇妙的她们,但我还是觉得这些更多的是反面教材,与现实脱轨的有点严重。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以前看的电视剧和电影,跟现在看的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以前看的深度和寓意和大学以后的比差太多了,提到青春影片我竟然想不出一个能打的。


我不清楚为什么湾湾会拍乖乖女爱上痞普男的故事,感觉是在向下兼容。追星不学习,沉迷情情爱爱,用自己觉得自己笨的理由洗脑自己,不再努努力,就叫自由啦?
服了????,关键初中的我还被这种洗脑贼上头,还有左耳等等一系列青春伤文学害人不浅。当时我还莫名期待和不学无术的男生有交集是一种好事,现在想想真想给自己两巴掌。好在高中我碰到了良师,他们的行为逻辑和处事方式深深影响到了我,这种辩证性、多样性的思维方式,另一种不被定义的价值观的塑造,我很棒,有很多可能的价值观的塑造真的对我受益良多,成为我日后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并非不喜欢肆意热血的青春影片,但我更喜欢真实更合逻辑的影视。


我希望影片中他们的自由是精神富足,拥有稳定价值观的自由,而不是三观还没完全成型的自由。编剧妄图用爱情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洗脑年轻女孩儿。绝对的自由,意味着无休止的放纵,意味着没有对错的分界线。我并没有看见每个人物的具体刻画和他们背后的行为逻辑,感觉大多数人就是为剧情服务的,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行为动机都有他们的合理性(譬如甄嬛传)。男主放弃考试放弃学业是认真的吗????????,女主沉迷于短期乐趣,我希望男女主他们追求的自由和选择依据所处背景后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因为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一部分三观未成熟、年少气盛的小孩儿。

想起二十年前的台偶剧花样少年少女,正常男和主动女孩的互相了解,有少年心动和少女悸动。这部电影我总感觉每个人看似清醒实则又不是很清醒。

欧美能在四五十年前就拍出那么多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而国产的这么长时间还在原地止步甚至倒退,我真的无语凝噎,关键是这样一批批编剧和导演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和影片都是编剧意淫出来的结果。



“很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
让你第一个砸下水球的人,
不是你讨厌他,

而是你的眼里,
只有他。”


想起了初三在校中午的那场打雪仗,也是如此????????????????
长大以后的我们,为了生存,会变得事故,容易妥协,甚至会变得不认识自己,每当这时你会不会怀念当初那个单纯勇敢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