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看完《半熟恋人》第四季第一期,起因是我埋头看论文里写言情剧的情感变迁,被某个老师忍无可忍把我抓起来说“不去谈恋爱好歹也去看看真人互动”。
选择看《半熟恋人》,是因为我这个年纪本能的看比我小的,有种扶额感,看比我年长的或者婚姻相关的,忍不住皱眉。“半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半熟?
第一期还是初步了解,互相加深认识的过程。在第一期下,八个人的职业短片一一亮相后,我突然就get到了以前一直没有理解到的点“半熟”。
何为半熟?就是成熟中带着青涩,半熟,意味着我们明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没有放弃对人生的幻想。八个人,四男四女,30+的年纪,他们的人生,覆盖了“半熟”的好几种维度。
从郑玮颖安于现状的快乐,到张晨溪十余年留学生涯的坚持,期间经历了苏咏豪的松弛转型,梁田的敢于尝试,胡允庭的“制造风浪”,到夏梦婷的“走在路上”,骆俊帆的职业迷茫……最令人惊叹的大概是任嘉碧的“破釜沉舟”跨专业。
八种人生一一亮相的那一刻,我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不过八种人生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30+的半熟女生们,她们的人生选择与态度。
大概很多观众跟我一样,看到任嘉碧的转行故事都会肃然起敬。这个一出场斯文安静的姑娘,居然是从文化传媒转行到二级市场研究金融的人,从0开始不是她身上最亮眼的标签。
最亮眼的标签,是当她说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从董事长到产业工人,她见到的社会发展是被谁在努力推动中。这个姑娘说起这番话的震惊,你会明白这不是浮夸的人设,是真实感的传递。
四个女生,其实都各有亮点,人本能会对坚持有所反应,不代表会掩盖其她人的闪光点。任嘉碧说自己从0开始,学到现在包里还带着速效救心丸,说起这些的她云淡风轻,与之对应的是其她已经红了眼眶的姑娘。敬佩她,同时也心疼她。
如果说这一代大部分的姑娘都在勇于尝试中,那么郑玮颖身上知足的快乐似乎有些明显的“差距”。可是这种差距也被很好的照顾到那一刻,是我再次具象到“半熟恋人”中“熟”的意思。
走向成熟,是更多的包容。梁田红着眼眶开解郑玮颖,夏梦婷用开玩笑的方式说自己是折腾,安慰郑玮颖。
就连男生骆俊帆也说了一段非常真实坦诚的话,讲述郑玮颖的知足有多么可贵。
谁懂这一段的状态带给我的感慨,我不是说因为沉迷论文被老师拎出来看真人互动么?这一段我就想说,这才是我觉得现在言情剧里,应该构建的状态,更呼应这个时代的状态,也是扣题“半熟恋人”中“半熟”的状态。
半熟不是熟了一半,而是走向成熟。半熟既有成熟的理智,坦然,也有不那么成熟,被认为是“对抗平静”,探索未知的勇气。
半熟既有选择改变的能力,也有选择坚守的勇气。
这一切都是时代早就的,经历飞速发展的我们这代,视野更加辽阔,见识更多,才会有选择改变的想法,并进行探索的能力。
和传统思维不一样,我们似乎和“安稳平静”不沾边,却也明白我们为什么不想要安稳平静的人生,与改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同时我们并没有丢弃骨子里的包容,并且更多了几分坦诚,坦诚的去接受选择带来的一切人生经历。
“半熟恋人”的半熟,不是什么网络流行语,半熟是一种年龄状态。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坦诚,也好奇这种状态下,碰撞出的两性关系,又有那些更多的可能呢?
来源:微博秦祎墨
我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半熟”这个词,为什么会兴起。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现在都市生活总是快节奏的代名词,看了《心想事成》让我感受到生活节奏也可以慢下来,这部剧以孙想、孙心这样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将故事设定在胡同里、充溢着烟火气,很真实不浮夸。都说胡同是最能体现生活气息的地方,看着剧里孙想、孙心骑着自行车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