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了,但没完全死

我其实不是一个很精通港式鬼片的人,但这些年来,对港片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接触和积累,新旧都有、题材不拘。我刚刚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港片不是已经死了吗?随着陈永仁一起死在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里。

可我错了。

它就在那里,用细丝银边的黑墨镜、用锈迹斑斑的老电梯、用洁白如雪却伤痕累累的围楼、用嘎吱作响的铁栅门、用茶餐厅里鼎沸的粤语向你宣告,你所知的讣告,不过是一纸空文。

但就像冬叔一样,虽然形在,内里却不似从前了。

肤白腿长、发丝万缕的女鬼,让人瞬间幻视东洋贞子;丝血反杀、肉搏僵尸的男主角,又像是从好莱坞走来的一位华裔打星……

一言蔽之———有港魄缺港魂、似洋形无洋心。

2、内耗的存量时代,追不回的黄金岁月。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一种奇怪的悲怆感,始终伴随着我,连片中那些出彩的恐怖元素都不曾掩盖它的存在。后来我才明白,这不是悲怆,而是一种惋惜———红极一时的明星,却不得不来到这座老楼,在儿子的录音中自杀;残破又光怪陆离的老楼里,却挤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无处可逃;两位法力高强的道士,手眼通天,却也不得不向时间和现实低头,隐于这座一点点化灰的废墟……

悄悄的,悄悄的,一切都好。

大家都老了,都累了,斗不动了,都在思索着如何护着自己的那点家底,颐养天年。所以见人卖笑、逢人作揖,靠着年龄赋予的惰性维系着十几年如一日的相安无事。

可一心求死的男主,如一朵即将干枯的紫荆花,点破了这潭平静的死水。

九叔阳寿将尽,翻出压箱底的把戏摆出一场大局;冬叔意外离世,梅姨下了这一辈子攒下的狠心,只为让老伴还魂;两鬼被收,阿凤母子重回旧宅,了却十年夙愿;天下大变,阿友开罗盘、立法阵,断臂回天……

两鬼、两师、一僵,挤在巴掌大的围楼里,抖出浑身解数,散尽毕生功力,上演了一出用命出演的后现代悲剧……

香火鼎盛的阴庙、人来人往的米铺、仿佛永远不会出去的街坊们、还有堆到天际的水泥……一切的一切,就像一个缩影,一座孤悬世外的围城。

身怀绝技有何用?在这三尺之土,也伸不开拳脚。倾尽毕生绝学,都不过是一场竹篮打水。情比金坚、白头偕老,又如何?天灾人祸落于个人的脑门上,就算透支一世的阴德,也留不住一生所爱……

这就是“东方明珠”的缩影:空有一身本领与学识,却无处伸展;想要金盆洗手、保本退休,却越赌越输,血流不止。

一个个老骨头,为了争夺彼此的棺材本,打得斯文扫地,摔得粉身碎骨。

可五十步哪里来的底气笑百步呢?

昨日的饭后茶话,点知唔是明日的你我?

当然,也或许是黄粱一梦,谁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