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一下选修课结课论文
(声明:本人非电影专业。概念的引用和遣词造句都不严谨。有大量参考今敏《未麻的部屋》讲座的内容。)
《未麻的部屋》是由今敏执导、于1997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长约81分钟,讲述了女性偶像雾越未麻退出偶像组合CHAM转型做演员后,生活逐渐变得混乱不堪的故事。该影片曾荣获1997年亚洲奇幻电影节最佳影片,是今敏导演的经典之作,凭借优秀的电影语言和叙事手法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它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体现出了前卫、具有革新精神的现代主义特征,对于传统叙事电影进行了解构。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拟从叙事技法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对于影片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出分析。
一、被扭曲的故事——电影中的现代主义叙事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在十九世纪末诞生,并在二十世纪初期被迅速运用到电影领域中,之后先后兴起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推动了现代主义电影的繁荣。因现代派作品题材和哲学思想的广阔性和革新性,简单的传统线性叙事已无法满足创作者的需要,故纷纭繁复的手法层出不穷,常常使用象征、意识流、扭曲、变形、时空错乱等艺术手法来造成震荡性的强烈效果。
在今敏的作品中,复杂、跳跃的时空转换和非线性叙事是极为突出的特色。而《未麻的部屋》这部涉及精神分裂的作品,其中对于现代派常见手法的运用尤其丰富和自如,作为第一部作品,也鲜明地彰显了今敏的创作风格,为其以后的作品奠定了整体的基调。
这个故事的主线是构建在女主人公未麻——她的现实生活、真实情感之间的冲突和割裂之上的。因此,对于“分裂”这一状态的描摹和表达贯穿了整部电影。未麻从偶像组合脱退之后,演艺事业事事不顺,虽然告诉自己要接受自己“女演员”的身份,但内心还是想回到从前做一名偶像歌手。从那时开始,另一个穿着偶像服装的“自己”便像幽灵一般纠缠着未麻。后续被要求拍摄强暴戏、裸体写真,以及被人窥视、威胁的经历,在进一步摧残着未麻的内心,最终撕裂了自己的灵魂。
这部电影使用了大量的意象,以对电影情节及人物命运作象征和隐喻的作用。影片的名字在故事中可以有两层含义,即网站“未麻的部屋(房间)”和现实生活中未麻自己的房间。前者由一个不知名的人(后得知是经纪人留美)所建立,几乎令人毛骨悚然地、事无巨细地记录了未麻的日常生活和感情波动。然而,这些文字却与未麻的心境不谋而合,“未麻的部屋”这一网站,成为了某种代言——代替未麻无法说出口的心声。而正是因为未麻恐惧面对自己的心声,这个网站才对她造成了更为残酷的精神压迫。后者是未麻的居所,其中的物品细节被极其细致地画了出来,从侧面展现了人物形象,这个房间也成为了角色内心的象征,而未麻大哭时将房间弄得一片狼藉,也意味着此时她的内心也濒临崩溃了。
另一个重要意象是鱼缸里的鱼。未麻凝视着鱼的画面,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而鱼的状态也预示着人物的命运。未麻决定转行时第一次回到住所时,鱼在浴缸中鲜活地游动,而在未麻拍摄完强暴戏的那天晚上,她去看浴缸中的鱼时,却发现鱼已经死掉了。鱼的状态和未麻的状态不谋而合,鱼的死亡此时对应着未麻的心如死灰。而在“偶像未麻”出现后,鱼缸第三次出现在镜头中,此时中的鱼只剩下了两条。在今敏导演的讲座中,他提到了此处删减的镜头——即两条鱼在浴缸中追逐的过程。此处的两条鱼代表的是未麻灵魂的分裂,也是两个“自己”的博弈过程。通过某一事物状态的变化来展现角色的命运,是现代派常用手法之一,这样的处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了观众对于角色情感的感受与理解。
除此以外,电影对于镜子等“反射面”的运用也值得注意——影片中精神的割裂与两个自我的对抗,往往是通过实体和反射的倒影之间的冲突展现出来的。同时,反射面也是现实与臆想的分界,只有镜子、玻璃中的倒影,才是被欺骗的双眼无法看到的事物真实的模样。比如未麻被告知要拍强暴戏,坐电车回家时,身边的玻璃上突然映出了穿着偶像服装的另一个自己,并对自己喊着“我才不要”。这是“偶像未麻”的第一次出现。在这之后也频频出现类似的情景,未麻看着玻璃或者镜子,“偶像未麻”的脸就与之重叠在一起。后来未麻的精神越来越混乱,而电影的叙事也越来越杂乱无章,现实和幻想的界限模糊了,实体和倒影的共存使得这种混沌感愈发强烈。而在最后的追逐戏中,留美在未麻眼中的形象时而是穿着红色礼服的自己,时而又变回她原来的模样,沿着玻璃墙追逐的时候,画面中的留美是穿着红裙美少女形象,以一种优美可爱而不正常的姿势在奔跑、追赶着未麻,而一旁玻璃上映出的却是肥胖而面目狰狞的中年女人,跑步姿势十分狼狈,累得气喘吁吁。此时反射面将画面分为了两个世界,而倒映出来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这样的手法成功营造出了贯穿影片始终的“割裂感”,对精神分裂这一心理状态进行了十分新颖的具象化表达,让人切身体会到了未麻心中的惊悚、困惑、无助之感。
本片在镜头的剪辑上也别具匠心,充分运用各种蒙太奇手法,让影片的节奏轻快而富于变化,同时不同时空、幻想与现实的拼接,也让影片充满了朦胧、混乱、诡谲的色彩。如影片的开头,导演就利用平行蒙太奇,未麻作为偶像的最后一场舞台演出和她决定退出CHAM转行演员的情景交替呈现,节省了影片的分镜(据今敏所言,《未麻的部屋》是在极度缺乏经费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也让未麻的心理矛盾初次浮出水面。后面未麻陷入精神紊乱时,许多自相矛盾的碎片式段落相继出现,而每次都以未麻在床上醒来的场景收尾,使整段情节虚实难辨。一些场景的转换也令人印象深刻,如刚开头的未麻在电车上插着耳机随着音乐轻轻晃动,镜头聚焦在她的手上,再拉远时,场景便已经变换到了舞台之上(动作匹配剪辑);再如强暴戏的末尾,未麻的视线已渐渐模糊,天花板上刺眼的灯光,逐渐变成了舞台的聚光灯,而穿着偶像服装的未麻站在其中,张开双臂迎接欢呼声。另外,影片对于电视剧脚本家的死亡处理得也十分出色:脚本家来到地下停车场,停好车之后走了出来,然后看到死亡威胁。在此期间的一直可以听到较微弱的、音色发闷的偶像音乐,直到脚本家打开电梯,看到电梯中间的录音机。当观众的神经松弛下来之后,下一个镜头电梯门打开,脚本家已经惨死在电梯之中。录音机起到的是一种缓冲作用,欢快、甜美的偶像音乐又和即将出现的血腥场景形成了对比,而过程的留白又让观众拥有了想象的空间,使这个角色的死亡具有更加强烈的冲击性,也加深了恐怖感。丰富多变的剪辑技巧的运用,使故事的展现形式“被扭曲”——我们需要思考和拼凑来还原故事、完善对于情节的理解。虽然使影片变得较为晦涩,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影片形式进行了革新,同时大大增强了其趣味性和观赏性。同时,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贴合了意识的跳跃性和流动性,以一种无秩序的叙事来表现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混乱,从而达到了更突出的表达效果。
二、“看”与“被看”——未麻悲剧的探究与反思
作为从传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脱胎而出的艺术风格,现代主义带有浓厚的强调个体感受的人道主义特征,并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注重人的心理感受,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这部作品从未麻的内心世界出发,以未麻意识的流动为轨迹,讲述了个体在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折磨之下走向失控的悲剧。
《未麻的部屋》本质上是一个“看”与“被看”的故事,即围绕着“窥视”这一行为展开的故事。在电影中,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是具有多重性的——Me-Mania(疯狂粉丝)对于未麻的窥视、留美对于未麻的窥视、脚本家和摄影师对于未麻的窥视、“偶像未麻”对未麻的窥视......在这个故事里,身为女偶像的主人公未麻很显然处于聚光灯之下,接受着无数视线的凝视——这些凝视中包含着来自男性的性欲望、粉丝的爱和幻想破灭之后的憎恨、以及对自我的审视、讥讽与懊悔。而与此同时,未麻也处于一种观看者的位置——就是她对于自己真实内心的窥视。她通过互联网浏览“未麻的部屋”,实际上也是透过电脑屏幕这一“窗口”,窥探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
《未麻的部屋》是一部女性主义倾向明显的作品,它以未麻这一女性为中心,细致描绘了女性的心理和境遇。未麻作为“看”的主体和“被看”的主体,是当时女性困境的代表,即在宅(otaku)文化、色情文化盛行的时代,女性被凝视、被商品化、被性化的命运。其中未麻的痛苦与绝望几度令人心颤,女性生来对于被另一性别所施加伤害的恐惧在这其中尽数体现;以及身为女性艺人,为了职业生涯不得不做出牺牲,身体的裸露、对男性的谄媚姿态,在某种程度上对未麻造成了心理上的压迫与伤害。而看似与那些嘲笑未麻的命运、对着裸体写真流口水的男性不同的粉丝Me-Mania,即便对未麻的处境表现出了心痛,但这种心痛也来自于男性凝视的另一面——他爱的不是真正的未麻,并不是因未麻本人受到伤害而心痛,他爱的是内心幻想出的那个美好、纯洁的,“没有被玷污”的未麻形象。在发现未麻本人的行为摧毁了自己所爱的幻想之后,这位男粉丝做出了刺杀对方这一极端举动。未麻作为“被看体”,台下的看客一方将其贬为荡妇来羞辱,一方将其捧为圣女来信仰,本质上都是对女性的性化——她的品格取决于性,她是肮脏还是高洁,取决于她有没有拍摄强奸戏,有没有拍摄裸体写真。在性别权力的压迫之下,女性被剥削、被展示,男性一边进行凝视,满足自身的性欲望,一边将罪名安置在女性的身上。无论是以哪种方式,都是对于女性的去人格化,都是对于女性的侮辱与加害。而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对女性自身形成了精神控制,以至于未麻本人也不自觉地用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评价体系来评判自己,使她在这种自我怀疑、自我厌恶中进一步堕入深渊。在“看”与“被看”的背后,一直以来被掩盖的女性的苦难被这部电影揭露了出来,这是一种对于父权制社会极为有力的批判与控诉。
同时,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方形、窗口状的东西都被画成了4:3的比例:窗户、电脑屏幕、车库的门......据今敏所言,这是有意而为之的,因为在当时4:3是电视屏幕的比例,4:3则成为了窗户的隐喻,即”看”与“被看”的隐喻。在屏幕外看电影的观众,在无形中也被放在了观看者的视角,被侮辱、被损害的未麻,成为了我们所窥视的对象。在我们观看这部电影时,也不知不觉地替电影完成了“看”与“被看”这一主题。让观众在窥视未麻的痛苦时同样感受到痛苦、引发“窥视者”的批判与反思,让这部影片“使用的素材就算是低俗、充满肮脏的东西,靠着组合的方式也变成了新的东西”,也让它即使故事的元素都仿佛“充满恶趣味的噱头”,但是却不媚俗、不落俗,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