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喜欢破地狱,后劲很大,昨晚看完的,今天回想起来还是有余味,宛如夹在牙缝的一绺生姜丝,第二天嚼到还是会被辣味击中
很奇怪,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郭文斌,这个角色本来应该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但是这个演员的表演真的很好,很隐忍,隐忍的窝囊,隐忍的愤怒,隐忍的无能,像极了被生活的车轮狠狠碾过的一只蟑螂,车子远去,这只虫的脚在微微颤抖
女主和她父亲都像烈酒,尤其是女主,黑白分明的是非观,说一不二的凌厉,打碎牙往肚里吞的倔强,她又有一杆重情义的秤在心中,很重,把整颗心都压的很重,把眼里的神色都压的很深。
总体来说,这一家子都挺压抑的。
我很喜欢道生,看上去他最圆滑,可是他其实很辛苦,我在这部电影的第一次落泪发生在他自己学着给“先人”穿衣服,化妆那里,为了省那点人工费,他要自己来,我想到了自己一个人在深圳时做过太多类似的事,前段时间我刚刚一个人高空作业拆掉了封窗的铁丝网,割出了很多口子,现在想起来后怕,但是当时觉得也“理所当然”,这份理所当然在当时是一种力量,在回忆时却忽然疯狂地刺痛起来。生活总逼着我们去学很多从前根本不会想到会去做的事,说不上是该骄傲还是该心酸。
这电影整体上不算什么“新”的电影,更不要说和女性主义有什么关系,它不是那种紧扣这个议题论述的,更像是在更宽阔的主题中包含了这部分讨论,所以我不能理解在电影上映后那群叫嚣着说它比热辣滚烫更女性主义的人。它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它不是主要为女性而拍的电影,所以夸赞它就别用女性主义了。它很好,像一杯很老的茶,味道不浓不淡,恰到好处的足,有很多老电影的神韵。它不属于棱角分明的电影,但是它处处都足够你品尝。
与其说它“为女性正名”,不如说它探讨了传统和改变的关系,电影刚开始道生犯的错误让我以为故事要走向“道生对文哥的臣服”,幸而没有,道生其实算是文哥的老师。那句“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是点题之句,我们总能多想想那些旧的“理所当然”对今人的意义,能够带着这样的勇气冲进火里,破除自身的傲慢,无知,急躁,方能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