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爱伦坡小说的具象化 。爱泼斯坦如梦如幻,略带原始色彩和实验性质的黑白电影。
可以看到其中蒙太奇的运用还处于尝试阶段,夹杂在固定镜头之间,而且初步来自于苏联的蒙太奇理论。
大量使用正片叠底的技术,制造出如梦如幻的画面,记得原著里面也曾描述厄舍府的雾像是胶状的活物一般。入下葬画面与蜡烛作叠底,而蜡烛在全片一直代表着生命力(如前面与绘画的场面组合成蒙太奇,叙述了夫人的生命力被绘画抽走),在此处制造诡异氛围的同时,暗示夫人仍未亡故。
在弹琴的时候夹杂了几个非叙境的插入镜头,湖水、古怪的树,来表示有生命的厄舍府的状态。而大量飘动窗帘,掉落书籍的特写则是暗示厄舍府本身具有生命。这也作为布莱希特方法将观众从电影的戏剧性沉浸拉离,提醒观众正在“观看”电影而非参与其中。(布莱希特方法常用的方式包括非叙境的插入和打破第四面墙)
此片是明显的表现主义电影,用浮夸的演技彰显人物情绪,并且所有场景采用室内布景(包括厄舍府,应该是做了一个微缩模型),来达到让每一个镜头都形成表现主义绘画的地步。
与表现主义相对,印象主义电影为强调自然的呈现往往采用淡漠的表演和室外实景。这两者一个与戏剧对应一个则认为电影艺术应区分于戏剧艺术。
看完后印象深刻的镜头:飘动的窗帘,弹吉他切到湖面和古树的蒙太奇,送葬阶段与蜡烛的叠底。
完美再现小说氛围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点不太一样的个人观点
本人才疏学浅,但还是忍不住谈一谈自己的观点。谈性暗示本身绝无问题,我也认为本片充满了性暗示,像卵细胞电镜般的泥泞壳鞘(有人解读为星球,在此不置可否)、巨大的精虫、多次对摩擦棍棒(床栏、水管)的特写、酷似分娩的鸡肉特写,都透露出性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