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有三部打着国产科幻大片旗号的电影上映,有古天乐十年磨一剑打造出的第一部国产机甲科幻《明日战记》,有沈腾马丽再度合体的喜剧科幻《独行月球》,这两部电影尽管在剧作层面存在着一些难以忽略的问题,但起码都在相对合格的主线剧情之上做到了在特效方面的优异展现,在大银幕上观看确实能感受到十足的科幻感。

...

...

另外一部则是《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导演陈思诚拍摄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以下简称《莫扎特》),标榜着儿童科幻的主题风格,请来周星驰、黄磊、舒淇、黄晓明等多位明星大腕为之宣传,来势汹汹,大有再塑“唐探”宇宙辉煌打造“外太空”宇宙之雄心。

可惜最后豆瓣评分4.4,票房成绩2.24亿的数据明显地表明这一宏大愿景的实现之路必然不会再如“唐探”那般一帆风顺了。

...
(几张外星人莫扎特的个人海报还是很好看的)

《莫扎特》的主线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外星人莫扎特从未来穿越到地球引导未来的天文学家任小天(荣梓杉 饰)走上天文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被一个邪教组织发现并抓住,任小天带着自己的朋友勇斗邪教分子拯救莫扎特,最后莫扎特返回故乡,任小天和他的朋友们的生活均回归了正轨。

简单清晰的故事线是十分适合做儿童科幻题材的,如果陈导有心要好好拍,水平不至于如此。

陈导在电影中插入了许多支线,比如任小天与父亲任大望(黄渤 饰)关于学天文还是学艺术的辩论、斗争,比如任大望与自己父亲(范伟 饰)的相处,比如任小天的学校生活等等。这些支线剧情本应该用来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让角色立住以便在后续剧情中能让观众与之共情,但在《莫扎特》中更多地是被用来制造笑点了。

任小天在学校中几次被马元“校园霸凌”(电影中说过已有近五十次),但都被以喜剧化、娱乐化处理,任小天一次次忍让,但换来的是一次次被霸凌,最后是外星人莫扎特的登场才保护了他惩处了马元。

先不论好不好笑,这些桥段的设计对于人物塑造事实上毫无意义,如果任小天的性格是忍让懦弱,那他怎么能在对父亲的违抗之中表现得那么强势呢?他又如何能在最后轻而易举地下定决心去邪教组织那里救莫扎特呢?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是需要展现一下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的。

...
(荣梓杉饰演任小天,台词功底欠佳)

而恶霸马元多次霸凌,最后也没有得到该有的惩罚与教导,反而成为了主角团的一员与主角并肩作战,这种关系的转变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其他人物诸如保罗师兄、邓老师(贾冰 饰)等都是十分平面化的工具人,他们的登场纯粹是为了制造笑点而不是推动剧情,贾冰饰演的邓老师还能说得过去,毕竟他戏份很少而且本色出演笑点到位。

而保罗师兄这个角色就是彻彻底底的恶趣味,多年留级(18岁还在上初中)、万人迷、实际上是个带着假发的秃头、在喜欢的人面前被摘掉假发出糗等等,这个角色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开头为难主角任小天,后来被恶搞,最后又加入主角团一起去救从没见过的外星人,性格上也没有出彩的记忆点,总之电影里的许多角色都像保罗这样鸡肋,就不一一赘述了。

...

再来聊聊电影中除了主角和外星人莫扎特之外,电影“着墨”最多的角色——任小天的父亲任大望吧,这个角色在黄渤老师的精彩演绎下成为了全片最具记忆点的角色,他把一个望子成龙、教育严格的父亲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开篇任小天边在自己房间里弹奏着《小星星》边偷看天文杂志,任大望突然闯入指责他练这么久还在练初学者级别的曲目同时纠正弹琴手型,连任小天想去上个厕所也会批评是“一弹琴就上厕所”。这样的剧情安排与生活化的台词直接就把人物性格定住了,对孩子的严厉管教以及自以为是为他好,这样的性格也几乎伴随人物始终(直到结尾被莫扎特的离去突然转变,十分突兀)。

...

当然,黄渤老师一个人的演绎难以拯救剧本层面的缺陷,任大望的人物设定是矛盾的,如同前面提到的男主任小天一样,前者年轻时违背自己父亲的意愿没有选择文工团而是走上了摇滚之路,后者反抗父亲所谓的高雅音乐的学习一心追求天文的知识,他们是一脉相传的叛逆,并且任大望也步了自己父亲的后尘试图安排儿子的未来。

这种父子关系的冲突其实很值得展开叙述,以此为内核似乎也是很符合儿童电影这个题材的。

但《莫扎特》中这些剧情的矛盾点实在太多,首先,任大望的父亲是文工团出身学的美声,是唱歌的;任大望自己玩的是摇滚,在生涯高峰时为了孩子放弃了前往外地发展的机会(事实上这也是个矛盾点,孩子不能带着一起去发展吗?电影里没有更多的交代),后来因为想让孩子学音乐而花光家里积蓄买了台钢琴,并因此闹了离婚。这里矛盾的点就在于要求孩子学钢琴,一个美声一个摇滚,和钢琴都不太沾边,观众很难从这样的设定中认同任大望对孩子学钢琴的执念,哪怕换成电吉他或电子琴呢?

其次,电影中从未展现过任小天在钢琴方面的天赋甚至是学习那么长时间后的起色,从头到尾的《小星星》,而那首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作品《土耳其进行曲》(八级钢琴曲)为数不多的几次演奏都是由外星人莫扎特完成的,一首《第40号交响曲》也是任小天在吃了外星人给的“道具”之后才弹出来的,不知这样的水准任大望是如何能坚持供他学下去的。

而任小天一直自称爱好天文想探索地外文明,电影中对此的展现也寥寥无几,偶尔喊喊带有口号性质的台词外也就他和朋友们在长城看星座那段与天文沾点边。

在这样矛盾的设定与表现之下,不管任小天选择天文还是钢琴都难以让观众信服。

电影名《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的“外太空”指代天文,“莫扎特”代表音乐艺术,电影内容却并没有合理运用这两个元素,没有深入探讨二者的本质内涵,仅仅是当作一种噱头,甚至将二者强行对立,成为冗长剧情的填充物。

...

看完《外太空的莫扎特》,很难不让人联想到14年前的电影《长江7号》,同样是父与子的生活,同样有校园霸凌,同样是外星人来到地球与男主做朋友,但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会消解掉故事本来会有的那种违和感。

比如《长江7号》里那个到处欺负他人的小团体的头目,他喜欢指点女生长相、欺负整天穿着泛黄衣服的男主、喜欢吹牛(把量产的玩具说成是限量款)等等,他的坏是多方面的,但你能从电影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使他变坏的原因,他梳着油头装着大人莫样说话,很明显是模仿成人的行为,而学校里的老师(冯勉恒饰演的体育老师、李尚正饰演的曹主任)也都是势利眼、爱慕虚荣的人,其中的批评讽刺意味不言自明。

另外,电影后面在这个小孩知道男主和外星人的秘密后并没有告诉老师,而是选择将之变成“小孩子们的秘密”隐瞒,这一桥段巧妙地将这一角色塑造得立体生动,既有被大人世界同化了的恶劣性格,也还保有孩子的那般天真可爱。

...

再就是父与子的冲突相对《莫扎特》而言简单,仅仅围绕学习这一层面,周星驰饰演的父亲日夜打工供儿子上贵族学校就是希望他日后能出人头地,儿子呢乖巧乐观但确实在学习上跟不上那些天生贵族教育的孩子,于是偷偷作假成绩,被发现后二人发生争吵,但他最后还是很努力地考到了60的的及格分,不管怎样这种安排是更接地气的,没有“高雅艺术才有市场”“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样空洞悬浮的口号,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更加合理,容易使观众共情。

《外太空的莫扎特》剧情上的问题不必尽述,暂且如此。说说特效方面,莫扎特这个外星人形象运用了动作捕捉+虚拟拍摄的技术制作完成,形象是类似熊猫的布偶娃娃。

说实话乍一看是那种丑萌丑萌的,还是比较讨喜的,只是加上动捕的表情后浑圆憨憨的身体与夸张油腻的表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出一种邪典式的恶趣味,加上陈导那油腔滑调的配音,直接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儿童电影还是给少数另类爱好者看的cult片。

...

其他地方的特效如书桥、积木船、长城上的星空等等并不算差,但以这部电影所谓4亿的投资而言实在是难以称好,高饱和度的背景颜色更显得这些特效虚假廉价。

纵观全片,我最喜欢的地方只有任小天和好朋友们以及外星人莫扎特一起坐积木船离家出走那段。

夜幕缓缓落下,他们的小船伴着歌曲《月亮河Moon River》飞出城市,一路畅行无阻,下方是北京拥堵不堪的马路,成年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拿起手机拍摄,连交警也停止工作仰头看去,天空中的孩子们青春肆意,地上的成年人满眼羡慕与向往,这样一组对照让我在一瞬间失神:

这才应该是儿童电影该有的本质啊,孩子们哪怕生活再悲苦再压抑也总能像《小鞋子》中哥哥和妹妹洗鞋的时候一起吹泡泡那样找到快乐,而成年人也总是会羡慕这样纯真的喜悦。

...

我相信能抓住这一瞬间的陈思诚导演内心还是留有一丝童心的,可在整部电影的谋篇布局中还是在用成年人的思维去“俯视”孩子的心理,所以才会有秃头、脱裤子以及最后主角团用几把“武器”硬刚邪教组织(五个初中生打一群成年人)这样的恶趣味,或许能引起一两声笑,但是之后《外太空的肖邦》和《莫奈》还能灵验吗?

“唐探”宇宙的那些噱头继续用在儿童电影里可就真是弄巧成拙了,如何去掉这些成人世界里的光鲜亮丽才应该是今后儿童电影的导演最需要考虑的。

(文章为个人业余角度的看法,仅供参考)

-----------
图片来源:网络、豆瓣、电影海报、截图

参考资料:

[1]公众号【澎湃有戏】,作者小鱼/《外太空的莫扎特》:假装自己是儿童电影

[2]公众号【影视工业网】/国内首部动捕虚拍结合大片!《外太空的莫扎特》幕后故事

[3]公众号【电影艺术杂志】,作者杨俊蕾/《外太空的莫扎特》:高新技术式电影的融合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