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上海急救医生,这部剧编剧可能是参考上海的服装,上海院前急救制服相同,我们不区分角色来穿制服,统一着装,按照肩章和工号牌来区分,当然对于老百姓也无需区分,因为急救人员的分工明确、目的统一。
这部剧似乎没有分站的概念?总站行政与一线急救的办公地点在一起,可能故事背景是小县城或者面积不大的海边城市有关。
我想象中电视剧应该展现精湛的业务水平、精良的医疗设备、紧密默契的团队配合,但我完全没有看到。我们上海救护车搭载了lucas自动心肺复苏机、可视喉镜、康能负压固定装置、心监除颤一体机、部分车辆还有血液分析仪…等等一系列高标准的医疗设备,外省市还有MSU救护车等等这些我期望的设备都没看到,就算全国医疗条件有差距,我也暂且不表。但在医疗上,有几点明显的错误,比如剧集中的马拉松赛事保障、沙滩溺水抢救中,开放气道应该检查口腔有无异物,放置口咽管,然后才是扣上球囊面罩进行通气,并且面罩应该连接10L/min的氧气流量,而不是简单的扣上去捏皮球。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没有及时连接心电监护、没有开通静脉,只是用听诊器在听诊,肯定是违反诊疗指南的,建议医学顾问重新学习一下ACLS或者各种指南的内容 。其次马拉松那集,没有心电图参考,已经在开始除颤,请问编剧和医学顾问,诊断依据何来呢?
目前更新到第六集,没有看出来很强的医学理论支撑。
说回剧情,其实与院前急救工作的故事真的很少很少,家长里短、医患共情、谈情说爱的占比偏多。急救案例需要反映医患矛盾可以理解,但能不能不要把患者及其家属都表现的像狂躁症精神病一样,动不动就是降智行为?刻画的表现手法也很单一。
说是医疗剧,目前看来感觉还是披着职业剧的外衣谈情说爱。前面六集基调和节奏看下来,对于后面的二十多集,我感觉可以弃剧了。想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可以转移战场,去看纪录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