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圈安利去看了这部电影,确实是意外之喜。《向着光明那方》和《小王子》走的是同一个路数,“给大人看的童话”,七个小故事分别叙述母爱,成长,自强,坚守,兄弟,亲情和生活。就像开篇电影引用梅老师的那段话:“为童年献上温暖、美好是把一个人美好、健康的一生献给他自己,也献给世界。我们不愁未来还有多少艰困和意外,因为我们总有信心为它增添昂扬和诗意。当孩子和成人都能静悄悄的坐在这样的故事前凝视和聆听,我们便以相信一切都会那么有希望!”作为中国的第一部绘本型电影,它做到了,给孩子带去了快乐,给大人带来了初心。
客观来说,故事的质量参差不齐,比如第三个故事《小火车》,导演有些用力过度。从头到尾我都没弄明白,小孩的父母有没有死,他走出的是家乡被毁,父母逝去,身体残疾的三重阴影还是在父母的鼓励下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如果我这个成年人都没能理解,那怎么指望涉世未深的孩子去看懂这个故事呢?第七个故事《冀娃子的星期天》,能看出导演没有处理好细节问题,剧中人物的重庆话不够标准,让我一度以为描写的是安徽人或者江西人,而男主角父母开的黄焖鸡米饭特色性也不足以代表重庆,这点和《肆式青春》差的很远。这家黄焖鸡米饭里不仅卖黄焖鸡,还卖三鲜混沌、湖南米粉、重庆酸菜鱼……伴随着不标准的口音,我全程在猜着到底是哪个城市的一天,考据不够仔细,会给剧情带来致命的硬伤。
当然瑕不掩瑜,在整部电影里处处透露着光和一样,我能找到绵绵流淌的回忆,奇境梦幻的浪漫,遐意生活的甜蜜和童真可爱的幻想。在孩子看来是七本绘本,在大人看来一个个童话触及的却是人类社会最深层次的话题。《萤火虫女孩》模仿《萤火之森》,却用着村上春树式的口吻探讨这“空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全程第三人称叙述,娓娓道来,记录外婆人生的最后时光,没有提及一次想念,但想念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潸然泪下,仿佛也看到自己童年时代陪伴在身边的老人。《蒯老伯的糖水铺》说出一种坚守和孤独,老人开着糖水铺,真实的记录每位客人,忙忙碌碌的一天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落下的生活剪影却填补了老伯心中的空白,冲淡对孩孙的思念。绘本本身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再配上电影独有的镜头语言,这种观影体验很高级。
可惜这部电影排片太少,豆瓣上映四天因为观影人数太少,都无法出评分。在这个商业片充斥视野的时代,如果想寻求一片内心的宁静,想去追忆似水年华,可以去看看这部给大人看的绘本,《向着光明那方》。
童心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可能是个人的欣赏程度没有那么高,相对于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你想度过怎样的人生》,《猫猫的奇幻漂流》虽然隐喻众多、制作精良,但对于生命和个人意志的探讨却远远没有宫崎骏生涯末年的作品高效,也并未获得国内观众的一致好评而沦为冷门佳作 ...
特地选了午夜去看这部披着恐怖电影外皮的喜剧片,效果还意外的不错,一个人坐在偌大的电影院里看《诡才之道》的午夜场绝对是最正确的解法之一。平心而论,《诡才之道》的剧情其实做的比较一般,无论是最后的大决战的处理还是整体的世界观编排都是存在 ...
事实证明,脱离了原著故事的山田尚子,要走的路还太长太长。八年前的《声之形》虽然直到今日都依旧在引起巨大的争议,但好歹也在互联网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极端喜欢和极端讨厌的人群更是在这报告里不间断的为这位导演制造热度。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 ...
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开始,对传统故事的重构就从未停止,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绝大多数所谓的“旧瓶装新酒”,最后都在不走心和逐利一地鸡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影视艺术凋敝的2024年过后,观众也急需一 ...
哪怕从最理性的角度来看,《因果报应》都是近十年悬疑片中top3的存在。如果说两年前内地上映的《误杀:瞒天记》教会了观众什么是蒙太奇,那这部《因果报应》就是对蒙太奇和错位的神级应用,不管是剧情、情感还是印度式打斗都可圈可点,可以说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