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盈盈清浅。向人间、做成银汉。阋墙兄弟,难缝尺布,古今同叹。血裔千年,亲朋两地,忍教分散。待恩仇泯没,同心共举,把长桥建。“
这是叶嘉莹先生在1978年写下的《水龙吟·秋日感怀》中的句子,如今已是2021年冬,虽然“一笑泯恩仇”的日子还没到来,盼望统一和团圆,两岸同胞都能共享平安和发展的美好生活。(桥,总归会建好的)
愿世界和平,疫情早日平息。
下面含有不少剧情相关,分割线——————————————————————————————
记录下剧中人物的故事:
推拿师天意:
早年习武,后入黑道,发生了某些事件后,有个小兄弟阿祥死了,另外一个兄弟杰入狱坐牢十多年,他自己可能也有过牢狱经历,曾经有妻子和女儿,但是已经失去联络不知下落,他有时会做噩梦,梦见当年混黑道的情景和妻女(女儿在哭)。
故事开始,已经是推拿师身份的天意,住在四楼,为一些上门的客人做推拿,他观察客人的身体形态和举手投足,就能初略判断出对方有哪里不舒服,再上手施以技艺。
他没有挂牌,只接待熟客或认识的人推荐来的客户,自称:没有完全当作生意在做,来的都是有缘的人。
熟客1-心理师张琪
40岁左右,她妈妈身体不好,检查出卵巢癌三期,陪妈妈就医时碰到了与她有亲密关系的庄医生。
庄医生是儿童心理专家,已婚有孩子,妻子和小孩住在海外,夫妻二人感情不睦,貌似为了小孩仍然维持名义上的关系,而庄医生与张琪私下往来,张认为他们是互不干涉的开放关系,但庄与她也并非如她所想的能够彼此坦诚互不欺瞒。庄在思想和感情上与张有共鸣,也将二人之间的隐秘关系作为自己排解苦闷和压力的一个出口,但事实上并不敢真实面对和对此承担责任,而是怀有几分逃避心态的,得过且过,一旦遇到现实压力,就矢口否认,撇清与张的关系,扮演公众面前“专业医学人士”“好好先生”的人设,维护既得利益。
张琪与母亲的关系有点紧张,原来在她年幼时,父亲移情别恋,只留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张母传统又要强,从此不肯让父女再见面,自己一个人辛苦操劳把女儿养大,并且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女儿身上,两个人都活的很紧绷僵硬,仿佛把“生人勿近”写在身上。张很争气,读书用功,考上心理专业的高校,并成为执业的心理师。她不想结婚,更不理解为什么母亲含辛茹苦了一辈子,曾经的婚姻并不幸福,对于丈夫的怨恨或者因此而来的伤害打击恐怕终其一生都没能释怀,却仍然被传统观念和世俗的风气影响还在想着女儿能结婚生子才算是过上正常的生活,这个执念成为母女间最大的分歧和矛盾。张母觉得活着很辛苦,她能多支撑一些时日,不过也就是放心不下女儿,担心她将来没有着落,所以即使医生建议考虑尽快做手术,张母并不愿意开刀;而张琪只希望母亲能够放下心里的重负,为自己而活,希望她能够过得轻松快乐,享受一点生活中的幸福,其他的都不再重要。此时,张琪的父亲已经因病去世数年了,母女二人还有个小秘密,张琪偷偷去参加了父亲的葬礼,但是却感到生分,因为父亲身边围绕着的是他后来的妻儿,自己就像个外人,她意识里感觉父亲早就不爱她了,而张母其实曾收到前夫的字条表达临终前对她们母女有忏悔之意想要见最后一面,但是张母选择把此事隐瞒下来没有告诉女儿,也没有去见面,可谓是至死都不肯放下。
母女二人,就不知不觉活成了两位女战士的模样。
张琪有个好朋友德瑞克,是戏剧导演,他们一起当电台主持人谈与心理疗愈相关的话题,也有戏剧治疗方面的合作。德瑞克是位同志,有个开酒吧的小男友。
德瑞克在排一部新戏,选了个素人女主演,名叫小绿,小绿后来也成为天意推拿的客人。
熟客2-涂鸦客宇宙
熟客3-退休女教师
客人4-铁链小女孩(小绿)
客人5-卡车司机
客人6-暗黑女神
客人7-女强人妮可姐
客人8-
客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病痛,就如剧中张琪说“到处都是破碎的灵魂”,如何破除困住人们的无形枷锁,让生命找到出口,令身心得以安顿,使疲惫和受伤的人获得疗愈,大概就是这个剧集在探讨的课题吧。
故事讲述的重点不在于家庭伦理或感情纠葛,重心落在“疗愈”(如何觉察和疗愈),在我看来,有四个切面在做尝试:
1.推拿师视角,以中医、经络推拿、手触、面诊等来切入,推拿师自身得经常练功,保持心态稳定、平和、不急不躁,修身养性;(插句题外话,男主的演绎,个人观感在平和度、气度和沉稳功力上似乎还是有些不够,有时更像黑道头目,而不是个弃恶从善饱经沧桑、身怀绝技又心如止水的推拿师父人设,相对来说女主的演绎特别自然和贴切。)
2.现代心理学视角,通过心理师的个案咨商、访谈、书籍等,辅以戏剧治疗、家族治疗的探索,来探讨都市人对于烦恼、焦虑和心理障碍的应对(在帮助个案的同时,心理师自己也有自己的课题,并深受失眠困扰);
3.关系视角切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在造成创伤或疗愈过程中所发生的互动,比如母女之间既亲近又紧张的相处,失散或难以和解的亲人,推拿师和客人,心理师与个案,奶奶和孙女,安全感缺失同病相怜的恋人,不同频道却也互有慰藉的伴侣,单亲父亲和女儿,知心好友,同性恋人,退休妈妈与成年子女,家暴父亲与妻儿,同好伙伴、公司同事间......
4.从每个人物的心结(烦恼和挣扎)和关键事件切入,在个体经历的苦和痛/拼命想要逃避的之中,也同时含藏着解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