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老年人的“青春派”
近年来在国内电影市场揭起了一场“返朴归真”的电影风潮,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呈现,对普通人内心情感和人性的深度挖掘成为了一种惯用的影视创作手法。电影《我爱你》以空巢老人常为戒和拾废老人李慧如的“相爱相杀”为故事主线,由此生殖出了谢定山和赵欢欢的相濡以沫,代际冲突,老人问题等一系列的现象。以老人问题为中心折射出当今社会深受困扰的现象并将答案蕴藏在影片中。
一、爱情主体转向,价值体系更新
对于内地电影来说从来不缺爱情电影,甚至可以追溯至黄祖模导演的《庐山恋》,但纵观所有的爱情影片,其主体无非不是青年男女甚至俊男靓女,其身份或是公司白领、都市丽人,或是青年学生。这些电影在情节上大多只是表现一种浮于表面的男欢女爱或感情纯真,有戏剧性的冲突却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意蕴。
电影是以视听为表现方式,以声音、画面、蒙太奇为艺术手段进行表达的“文学作品”作为一门叙事艺术,它是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表现和再现。当人们的视眼全在青年男女之上时,需要一部作品来关心日益边缘化的老年人。以老年人的黄昏恋和展现老年人的彼此珍重和相濡以沫作为题材确实是一种创新,但在电影《我爱你》中却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老年爱情故事,它是一部老年版《官场现形记》,在这部电影中经典一个话题就是“儿女如何对待老人,老人又如何面对子女”,最典型的就是谢定山和叶童这一对,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几乎代际矛盾中的所有问题比如在多子女情况下对某一子女的偏爱造成其他子女的埋怨,有了各自家庭后遗忘父母的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冲淡了家人情感。老人生病无法自理被子女看作一种累赘等一系问题。作为该问题的一对艺术典型,谢定山的做法和态度也正是和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一样,也就是在颐养天年的时候自立根生,尽量减少子女的负担,这引起了我们对于一种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养儿是否防老”,正如李慧如所说谢定山的女儿每次来都会掏空他的钱包,这也正是社会中啃老现象不断扩大的一种缩影。父母体谅子女的难处,子女忘记父母的难处,这种情感和伦理的冲突也是导演所想表达的,遵守孝道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我们又以为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东西是慢的,是有害的,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认为上一代的父母代表的是一种会阻碍我们发展的价值观,是一种不属于我们时代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去接受。与我们主动渐离相对比的是老一辈人的主动接近,当常为戒去接触、接受、习惯我们引以为傲的“符号”时,我们是否又愿意去接受代表着他们生活的“符号”。
这是用老年人之间恋爱的平等来突出和揭视子女与老人之间爱的不平等。谢定山的家庭是悲剧,但常为戒的家庭又何尝不是悲剧。常为戒最亲的亲人是孙辈,所谓“隔代亲”的本质就是子女无法接近,而孙子却可以成为陪伴他们的亲人,他们心甘情愿的去迎合孙辈,而孙辈以为在爷爷这不用写作业上补习班,可以自由自在,所以他们乐于去找爷爷奶奶,这就是隔代间不健康的“双向奔赴”。常为戒的子女来到他家是什么情况呢?让常有为照顾好孙子,让常有为的孙女搬回去住,其本质就是反映出年老的父母更多像是自己的一个工具,分摊自己忙碌生活中所有的不方便,老人并没有这个义务,只不过当这种现象普及化,这对于老人来说就成了一种非制度化的义务。为人父母一生都在以各种方式为子女付出。但常为戒相对来说是幸福的,卧病床前有等候陪伴的儿子,而他最后也甩掉了所有包袱去追寻了自己自在的生活。
二、老年人如何追求现世的幸福。
老年人实则和青年人一样也有“青春期的烦恼”,他们有着面对死亡的矛盾,对孤独的恐惧,对爱的难舍难分,又常常被现实和子女所“绑架。”怎么去结束自己的人生是属于他们的核心命题,若从当前中国父母的视角来看,谢定山与妻子安静赴死是犯罪,常为戒为爱隐居山林是逃避责任。旁人的目光终究只是主观臆断,当局者又如何呢,谢定山夫妻从容赴死已然体现出了他们的态度,在这个层面上死亡于他们是归家之路。而常为戒正如桌上的那一只鸟,他冲破了社会家庭年龄之于他的牢笼,二人三餐,自在淡然。回归到问题上来,电影想要表达的关于老年人如何去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是为谁而活。常为戒的孙女取笑他讨好型人格,常为戒用在年轻人生活方式中的快乐去掩盖他内心的不快乐,而他什么时候快乐了呢?他自己说在讨好他自己的时候。
大量的书影音都在介绍如何幸福快乐,但大道至简,对于本片而言老年人如何去追求现世的幸福核心就在于为谁而活的问题。谢定山的苦心体谅子女是悲剧的,他努力试图减轻子女负担却不曾想他和老伴的去世却是他子女轻松和愉快的时候,但他却也是一段有希望的人生,他能和他爱的人白头偕老又共赴黄泉,在他金婚45周年的时候他想清楚了他为谁而活。
《我爱你》这部电影成功之处在于它讲老年人爱情却又不止于爱情,爱情是让老年人感到幸福的一种方式,有太多的东西在束缚着我们去追求幸福,就如同仇美灵家永远望向天空的鸟和终日幻想着一扇窗的她。我看你并不是我们幸福的终点,它是幸福的途径,老年人打破内心的束缚说出我爱你,对于其他人来讲也就是打破自作的笼牢,去探究心灵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