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以为,这部电影的中心是想通过女主角的婚外恋来描述在过去那个年代直到现代依然普遍存在的问题 - 婚姻如何消耗女性,让一个女人在拥有家庭的幸福感同时也失去了做自己的自由。

但是到结尾,我认为这部电影最让人动容的还是它对爱情和人性的解读。有些人质疑男女主之间的这种婚外恋到底算不算是爱情,不过是女主作为一个绝望主妇在中年危机的时候遇到了理解,称不上是什么伟大的爱情。但是真正经历过爱情的人都明白,当爱情发生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强烈,至于它发生的理由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和重要。

男主最后说的,这样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一次,但是确实不会有很多次。尤其是对于男女主这些搞艺术的人,这种能够极其和对方思想共鸣的爱情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尤其的有力量,因为他们对精神有自己的追求,并且更加懂得知音难觅。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个关键,是她最后的选择让这段爱情成为了值得歌颂的伟大的爱情。这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有些相似的到如今还颇有争议的民国爱情,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故事。也是一对佳人才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两个人都想要强烈的反抗在那个社会婚姻制度下的某种“腐朽”和“枷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爱情为什么有更多反对的生活,因为每次人们看到他们美好爱情的同时都会提起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我们都承认徐志摩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天赋,但是他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和陆小曼的爱情是真实的,但不是伟大的。但是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才是品质高尚的根基。因为她知道,她如果和男主角私奔后的所谓的幸福是建立在她亲人的痛苦之上的。哪怕这些人不是她的亲人,也是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的。当我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私欲而伤害了他人,那这种爱情就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爱情里面纯粹和高尚的部分了。

爱情是一种人生体验,一段真挚的感情让我们通过对方看见更完整的自己。而婚姻是一种选择。有些人认为歌颂电影里的婚外恋是不道德的,但是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再来并且给女主角更多的选择的自由和特权,可能对于像她这样的人,如果当初不辞去教师的工作,如果有更好的原声家庭资源,如果她不选择依靠丈夫来到美国,如果不在那么年轻的时候选择结婚生孩子,如果她年轻的时候见过更大的世界,如果她可以在更成熟之后遇到一个像男主角这样的爱人…她的人生可能会更加的精彩或让人羡慕。但是,当这一切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并且面临这种二选一的选择题时,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哪怕这意味着这种选择下的代价是要牺牲过上一种更加精彩,刺激和有意思的人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