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有剧透。
毫无疑问地,like mother, like daugther. (有其母有其女), 这是三个母亲种下的"因",也是三个女儿难以避免的悲剧的"果"。
先说贾静雯扮演的母亲,她是三个母亲中最好画出人物画像的——精致利己的精英中产。她在知情情况下,还是让安琪撒谎,立英雌人设上耶鲁,很难不让人怀疑她口中对女儿的保护是否更多是出于对自己精英身份的维护。以及她不断声称对其他两个母亲尽全力,但对她们最需要的赔偿不愿深究,这点也不难看出她只想凭此案做自己升律所合伙人的"垫脚石",而对当事人的痛苦止于表面。这种自恋型人格的ego会生出无数只手将自己的孩子牢牢把控住,并将其强行塑造成符合自己利益的样子。哪怕女儿在学校里遭受不公正体罚,也要把"升学要紧"摆在第一位。所以,安琪是三人中面对强权最不知所措,只会顺从的那个。
她一直是妈妈的傀儡,没有自由意志,也不会自由选择,这注定了她既无法像欣怡那样硬刚,也不懂像真真那样使手段,只能靠成为张士凯的玩物给自己换一点生存空间,甚至懦弱地以为靠性交易能换得欣怡自由。得救后,即便她心中有愧,也还是听从妈妈的意愿背弃姐妹,保住自己。这完全是被控制型母亲侵占自我的结果。
再说李心洁扮演的母亲,她的角色弧光并不复杂——是非分明,重情重义,正直刚强,底色纯良。甚至从始至终,赵静都没有变过,她也正是依靠这样的性格成为全剧看上去"最合格"的母亲。但有趣的是,这样的性格,在和外界产生的冲突中激发了很多复杂难解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让赵静这个人物不止停留在单一的好与坏,而是进入如钟摆一样的灰色地带。
当年赵静拿着丈夫留下的钱孤注一掷,重情义的"好"直接导致了家底被掏空,母女俩生活窘迫的"坏",也间接造成了欣怡的"懂事"——去班佧赚钱补贴家用。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是长期挣扎于贫困中的孩子过早代偿家长的职责,被迫过早成为大人让她们很容易形成奉献型人格,牺牲自我。这也许并不是赵静有心的,但的确无意促成了那晚欣怡的选择——不愿独活,要带着朋友一起走。日常的侠义行为,也能看出她总是像大人一样保护弱小一方,丝毫不考虑硬刚带给自己的风险。欣怡和赵静一样,只在乎目的和行为是否"好",但考虑不到结果和影响是否"坏",她们的高道德感往往让她们无法调和这两者,从而被人群孤立。从本质上说,这种眼睛里揉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是一种极强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了自我保护,会像强迫症般一味恪守道德准则,很难察觉到事情的复杂和他人的感受。这当然可以说是赵静的个人选择,但放进育儿里,对孩子的伤害就是显而易见的。
仅就那晚的选择来说,欣怡大可以先出去再报警,或者找安琪的律师妈妈一起救她们出来。有无数种变通的路径,但欣怡偏偏选择了行为最"正确",风险最高的那条,只因为她要保护朋友们,独自出逃是不够光明磊落的。不懂灵活变通,将他人利益置于自我利益之上,过分善良和义气,这都是心理创伤的表现。和安琪相比,欣怡当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以上的创伤很容易让她被当枪使,变成他人利用的工具。
至于汪慧君,舒淇演的这个母亲是最多面的。她很爱自己的女儿,但因为家庭主妇的身份无法离开家暴的丈夫;日常软弱,明明也觉得体罚有问题,也还是犹豫不决,不敢表态;她共情赵静,帮她亲眼确认欣怡的虐待视频,但为了真真,不惜让仇人张士凯杀她。她的确软弱犹疑,但为了好友和女儿,她又无所不能。尤其是离婚这一集,为了筹到买尸体的钱,汪慧君一反常态,抓住前夫出轨证据,扣护照,甩照片,提要求,扇耳光,一气呵成,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精明又灵活,俨然大女主做派。所以也不难理解女儿真真为什么能那么成熟老练地"勒索"老师,甚至能成为园区幕后操盘手。
当然,真真的真实目的还不清楚,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也太无聊了吧……
母亲是女儿的"源头",也是她们的"归处"。所谓"回魂"的"回",也就是如此吧。

此处还是提一句,男导演的虐女镜头还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