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即将迎接33岁生日的我,在迎接夫人与刚刚度过百日的女儿从老家回沪,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出差行程,在高铁上听着《亚洲新声》专辑,开始思索并写下这些文字。

说来,看这档节目也是偶然,我和夫人都是日本留学经验,看到东方卫视介绍这档节目会邮轮出海,邀请亚洲各国歌手,第二期就是日本。以往不屑唱歌综艺,总是默认其炫技与唱首歌废话半天的我,也不免和夫人建议要不看看这档节目,想听听日文歌。

节目形式赛制、歌曲点评与吐槽便不在赘述,重点谈谈第8期,周菲戈和迷悠奈(假名:みゆな)组合的《海阔天空》这合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这首歌前,先分别说下这两位歌手和他们的时间线。

——周菲戈线——

因为冲着第2期日语场,第1场并没仔细听,也未关注菲戈的表现。而第1场有一位日本女歌手May’n,熟悉二次元的人应该都多半听过她的歌曲,《超时空要塞》之类的。

在日本冲绳,May’n在第2场再次登场,这位谈不上“新声”的歌坛前辈坐镇主场,唱了一首《春梦》,营造出一番日式含蓄令人无限遐想的美学。说实话,虽然不是May’n的粉丝,作为老二次元且深入日本文化的我,听完后微微泪目,沉浸在她歌声中的春日幻梦中,自然是支持她了。

随后,周菲戈身着蓝色的惹眼风衣登场了。一首边唱边跳的《B级鲨鱼》,甚是欢快,虽然我不感冒,但也不否认他唱得不错,不过我May’n姐应该稳赢吧。

...
亚洲新声第2期 周菲戈《B级鲨鱼》

张靓颖和工藤静香及线上21位各个国家的专家评委点评后,结果让我大跌眼镜——菲戈赢了。当时我是不认同的,因为菲戈这感觉没什么内涵的唱跳,怎么能和May’n春日幻梦比内涵呢?当然,评委从专业角度分析也好,竞技舞台的比拼也好,虽然菲戈赢了,但我是不服的。

就这样,比赛到了第3期越南站。越南站请了一位当地人气歌手芳美芝,看上去年纪轻轻,却也不知深浅。没想到她唱的时候,唱歌技巧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技惊四座,中国歌手竟没有一位敢于上前打擂。

这时,周菲戈便站了出来,选了一首传唱度不是那么高的歌曲——《船歌》。

...
亚洲新声第3期 周菲戈《船歌》

我还对这位日本站打擂成功的小伙没有太多好感,毕竟把我May’n姐扫下台,甚至还有也许些怨念。

谁知当他开始唱这首歌后,我便逐渐被他吸引。这首歌,有点类似于温和版的《水手》,不具有很强的正面冲击性,但描绘了一个独孤船长的航行中的意志——“手仍划着桨,独自一人,歌唱”。歌词本身很具有画面感,但是菲戈的歌手,仿佛他那个船长,很难从他二十出头的年纪想象他有那种成年人历尽千帆的经历,所以但他唱出来仿佛就是亲身经历。

...
亚洲新声第3期 周菲戈《船歌》

自此,我开始对这个小伙有所改观。比起那些参赛中国歌手喜欢(或舒适圈?)的抒情类歌曲,菲戈的武器种类很多。

第4期新加坡站,菲戈唱了一首原创的《二十分的爱》。

...
亚洲新声第4期 周菲戈《二十分的爱》

歌曲本身很轻松诙谐,“两分疼爱加四分宠爱加六分溺爱加八分真爱的恋爱”“我的爱加到一起,二零”,这些原创歌词都显现出了菲戈的才华。同时,带着吉他登场的他,边弹边唱,再次刷新了我们对他的认识——“这个小伙又展现出了我们没见过的一面”,真是厉害。

第5、6期因为插入很多新人,中间赛制有些复杂,菲戈就没有登场。

第7期,邮轮回到中国,比赛也即将进入淘汰赛,菲戈再次登场。这次对决的歌手虽然不是之前各站的歌王,也是专家评委认同留下的强手。

菲戈这次没有带上他心爱的吉他,也没有穿上华丽的服装,我就猜他要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这首歌曲——《年》。“我会在在这里唱着歌,有你在这里唱着歌”。真的无须多言,听了这首歌就知道他的力量,也能感觉到他是用生命在唱着歌。

...
亚洲新声第7期 周菲戈《年》

此刻,我又想起了《船歌》。

我突然觉得唱歌就像演戏,一个歌手歌唱如同一个演员演戏。不同的是,演员可以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一切手段去演绎角色和戏码,而歌手只能用歌手去表达所有的内容。

菲戈唱歌不仅仅是发挥技巧唱歌,也不是单纯用情感唱歌,他仿佛就是歌中人,唱的不是歌,而是演绎歌中的故事,仿佛就像讲述自己的事情一样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

...
亚洲新声第7期 周菲戈《年》

至此,我和夫人已经完全被这个年轻的小伙圈粉,他的十八般武艺,他的真情实感,每次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满足。

但听完第7期的《年》的我,仍未知的他会在下一场给我带来的极限震撼。

——迷悠奈线 (假名:みゆな) ——

回到第2期日本站。虽然有点遗憾May’n的退场,但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迷悠奈的歌。

迷悠奈第一首歌是《轻飘飘》(ふわふわ),据说是本人15岁时的原创。当这个女生刚开口的时候,我被她不那么甜美的歌声,联系到开唱前那么多光环和头衔,稍微有些不以为然,但很快她也让我折服。

...
亚洲新声第2期 迷悠奈《轻飘飘(ふわふわ)》

果不其然,迷悠奈不仅折服了我们,亦折服了评委。她当之无愧选入了歌王候选,与第1期歌王阿木沙进行歌王PK。阿木沙号称“马来西亚周深”,其高音非常惊艳,在第1期折煞众人。歌王站中他发挥依然稳定,甚至在日本场输出一段日语歌唱,用网络流行语,可以说是“贴脸开大”了。

而迷悠奈选择翻唱《なんでもないや(没什么大不了)》,看过新海诚就知道这是《你的名字》里的经典歌曲,广为流传。

...
亚洲新声第7期 组合选队友篇

后续的花絮中,两个人由于都不会对方的语言,沟通即使通过了翻译APP,但也并没有很顺利的样子,让人有些担心。但看过第8期的话,根本不会担心,甚至会想为什么那时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这明明就是两位天才歌手英雄相见英雄相惜(亦吸)的常见。

就这么来到了万众期待的第8期。不知道其他追的观众是怎么看,但我不仅被这个节目所吸引,也被这些青年才俊的歌手的歌声所吸引。

“迷菲”组合是5组中的第3组。抽签时,两位身着红色风衣夹克,带着炫酷的吉他,用老套的话说,就是“帅呆酷毙了”。

第1组的王泓昊和Flower的男女恋人对歌,泓昊哥放不开略显尴尬;第2组颖恩融入宝宝椅风格略失去自己风采;就这样来到了第3组的迷菲组合。

歌曲——《海阔天空》。

作为一个听歌比较有限的人,确实没有认真听过这首歌,而知道油管播放量破亿的粤语传奇歌曲,已经是作本文之时。但也正因如此,没有什么先入观,单纯欣赏这首歌了。

...
亚洲新声第8期 周菲戈&迷悠奈《海阔天空》

两位帅气的年轻人,似乎就是原作歌手化身,励志中饱含对逆境的不屈。菲戈的《船歌》和《年》早就展现出了处理歌曲感情不俗的实力;迷悠奈更是15岁就原创出《轻飘飘》,据说本次赛前实施了声带手术,但无论如何也要和菲戈同台唱好这首歌,真情流露。

原谅我贫瘠的文字无法将他们歌声的震撼传达出哪怕十分之一。

...
《海阔天空》——BEYOND

首先,这首歌不是日文原创的中文翻唱。而是作者创作的粤语歌,又自己填了日文词并自己唱。因此,这首歌是“一体两面”,不论是粤语还是日文,都是作者自己的歌,表达的是同一种感情。

其次,这首歌的背景,作者厌恶乐坛掺杂太多综艺杂念,创作了这首歌;又为了去日本乐坛发展写了日语版,但创作完成两个月后,竟然因为他厌恶的综艺活动中不慎去世,而这首歌这张专辑竟然成了绝唱。

在歌曲本身素质高的情况下,又结合“绝唱”的悲情故事等多种因素,这首歌广为流传,成位粤语歌的标杆,甚至说是顶峰——油管播放首支破亿播放,25年7月(油管上传13年)已经是1.5亿的神曲。

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前文所述,影响太大,所以才有东京街头的中国人弹唱着日文版。但其熟悉的旋律又让长居日本的中国同胞驻足,吟唱着粤语原版,才有了后来的泪目与粤语合唱。

泪奔!东京街头《海阔天空》唱哭同胞

而这个被记录下的视频,又偶然被菲戈看到,结合他的日本队友迷悠奈,作为了本次组合的选曲。这不是一首简单的中日都听过熟悉的歌曲,不是那些年日语歌的中文翻唱,而是一首饱含了原作者深厚感情的一首“一体两面“的歌。

没有主次,没有先后,这就是一首平等的,具有同样感情的双语歌曲。

其次这首歌的感情又非比寻常,只有能够演绎感情的歌手,才能把它唱好。不是简单的炫技和用力,而是就像演员理解背景场景角色一般,只有进入了这个世界,才能诠释它。

没有什么比这首歌更适合这两位青年才俊组合,如同宇宙大爆炸一般的强大力量,震撼人心。

这首歌把这两位年轻歌手和这档节目引入高潮,在我心中甚是圆满,以至于有种全剧终之感,真的是拼尽全力,无怨无悔。

——世界线的收束——

至此,简单表达了对这个节目,这两位年轻人带来这首歌,这件艺术作品的感受。

收获了视听盛宴固然满足,但感性的我,又开始思索这背后的一切——是什么样的“因“,才达到了这样的“果“?

没有这档节目,没有十强组合的赛制,就不会这件作品。

没有这两位歌手出场,没有这两位歌手晋级十强,没有这两位歌手互相选择成为组合,没有这两位歌手优秀的互相吸引,就不会有这件作品。

没有这首歌,没有这首歌的原作者,没有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没有这首歌的广为传播,没有这首歌传播的一个分支“东京街头“与视频记录,就不会有这首作品。

这首作品,缺乏任何一个分支,一个节点的因,就不会让今天我们听到,产生这样震撼的果。

但不论条件如何苛刻,世界线就像流程图的一支,终究被安排收束在这条线的这里。

感谢节目组、歌手、歌曲,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带给我这份感动。

所有人有心的栽花,无心的插柳,都在这一刻以这首震撼人心的作品具象化。我不希望只是一时的感动,而是想细细回味每一个我所知道的环节,如同一个文学作品的铺垫,在这一刻回收了伏笔,不论是刻意还是无意,我都想去品味。

——于我与世界——

28日的高铁的2日后,是我的生日。

原计划回沪与夫人女儿团聚庆生,因为“竹节草”台风,当日进沪高铁在下午均已停运。而本身回沪高铁非直达,而是在南京,我的故乡中转换乘。因此,被迫“返乡”,在南京停留。

巧合的是,即将赴沪和我们共同生活的母亲尚在南京,于是人生巧合之——“定居上海的我,在故乡南京和家人一起度过33岁的生日。”就这样机缘巧合,却又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就像迷菲组合的《海阔天空》由无数可能性最后收束于这个结果一样,我的33岁生日的度过也是由无数可能性最后收束于这个结果。

生日的晚上,和母亲聊了很多,感慨所有的经历构成了现在的我。

南京出生成长、外地上大学、日本留学、回国抵沪工作,后来的结婚生子,生活中的无数分支组成了现在的我,而又以这样的形式度过这个生日。缺少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任何条件,此刻的心境便会完全不同。

有好有坏,但总体来说是好的,至少是我能够坦然面对过往,能够在这里轻描淡写。

珍惜发生所有的一切,因为也许那都会成为未来某一天的“果”的“因”,组成有趣的人生。

写于 2025/7/31 12点05分 G101高铁中 即将抵达上海虹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