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过刑满释放返回家乡的二郎的视角,展示了在那个辉煌时代顶峰时候的一个偏僻西北资源型小镇的状态,有点落寞,也有点闹哄哄的,似乎要跟上全国大拆大建的顺风车,但风过去以后,要么是翻车了,要么就是一泡灰土之后,默默的隐入了尘烟。

也许是生活阅历的原因,其实影片里人与狗的故事并没有引发我的情绪,但整个故事背景所在的小镇的样子,倒是有点忍不住的感慨。

我老家所在的中部小城市,并没有像影片里的资源型小镇那样给人一种无可挽回的颓势,而是凭借没什么资源这个“优势”反而算是有点艰难但勉强的转型了。

小时候跟随着父母工作调动移居到那个小城市,整个小城市的可活动范围非常的小,骑个自行车只需一小会儿就能骑到边界看到绿油油的庄稼地,小城里的生活也非常简单,几乎人人都是两点一线,整个小城里的居民楼房也大多是三四五层的老式单位板楼,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看到不同院落里周而复始的展现着相似的情景:成年人们站着或者坐在一起打牌聊天,孩子们则三五成群的在院子里玩闹,可能就跟影片里的小镇在油田搬走之前还没有落寞的样子没什么差别。

后来考出来到北京求学,在印象里的故乡小城市就越走越远了,偶尔假期回去,总还是能发现一些变化,但有那么几年,变得越来越让人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亲切感了,毕业后有时候回去小住几,连儿时的玩伴都遇不到几个。

后来突然有那么几年,小城市转型了,貌似还弄的有声有色的,各种现代化的漂亮小区一个个拔地而起,当年家里所在单位大院眨眼间就从城市边缘变成了新城和老城交界的市中心,就连大街上商场里时髦的年轻人们也多了起来,似乎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小时候那种简单的快乐,却一去不复返了

影片里的小镇也在欢庆北京奥运,在2008年的北京,我住的离鸟巢很近,在家都能看见奥运的焰火和听到体育场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记得那个时候还可以上很多外国网站,可以用谷歌搜索,可以用手机给父母看谷歌地球里的自家楼顶,可以看youtube的视频,军队大院的家属楼里还可以看有凤凰卫视和咨询频道的闭路电视。。。

很多东西,就像那只黑狗,那个有点落寞的小镇,那个马戏团的姑娘,都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